像鳥兒一樣飛翔
小說新銳
作者:鄭武文
作者簡介
鄭武文 男,如今已年過不惑。1995年在國企時開始文學創作,雖後因下崗中斷,但生活艱辛,歲月催人,唯把文學當作精神支柱。自我欣慰的是2005年至今,已在《章回小說》、《北方文學》、《佛山文藝》等刊物發表作品300餘篇次,有多篇次在全國文學大賽中獲獎和收入各種選本,並出版小說二人合集二部。
發現了一隻鳥
1980年,我十歲,立誌也十歲。那一年的元旦,天冷的撒尿都要用棍子敲了,凍得我和立誌嘴裏嘶哈著,想撒尿小雞雞都摸不到了。
外麵的雪變得生硬,腳踩到上麵都陷不下去。盡管耳朵生疼,可我們還是不願意呆在屋子裏,在村子裏瘋跑,鼻涕在嘴上麵像一列發不出站的火車,嗚得跑下來,又哧溜一聲跑回去。
我們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現那隻鳥的。在村邊小河邊的樹林裏。那隻鳥真的很漂亮。在我們的印象裏,漂亮的鳥大都是候鳥,收完玉米棒子,種上冬小麥,他們就飛到南方去了。可是這隻鳥沒走,混在一群灰不溜秋的麻雀中間,它那豔麗的羽毛,在皚皚白雪和如鐵的樹幹映襯下,更加絢麗多彩。
這是一隻什麼鳥呢?頭上有一束綠色的毛,而周身是橘黃色,我們從來都沒有見過。我看到以後指給立誌看,立誌凝神瞅了一會說,是隻好鳥,我們要抓住它!樹林子這麼大,抓住一隻長翅膀的鳥談何容易。可是立誌說了,我就堅信能做到。立誌比我還小四個月,可他似乎是天然領袖,辦法很多,我就願意聽他的。他說能抓到就一定能抓到吧。
又發現了一隻好鳥
1995年,立誌在鎮上一家機械廠打工。一個春日的金色黃昏,立誌下了班,騎著摩托車回家,經過一個叫做觀瀾的村子。一群大姑娘、小媳婦坐在村子的十字路口閑聊。立誌一回頭,在人群中發現了那個讓他心動不已的女孩。穿了碎花的裙子,夕陽給她裹上了金色的邊,她的微笑,比那陽光更燦爛。
那一刻,立誌感覺自己苦苦等待的那個人出現了,就像許多年前在一群麻雀中的那隻橘黃羽毛的鳥,把他的心一下子抓緊了,他感覺自己的幸福應該抓住,就像當初一定要抓住那隻鳥。
不幾天,立誌就打聽清楚了,姑娘叫燕兒,在村子裏開了一家理發店,還沒對象呢。立誌剛開始三天兩頭去理發,理完了卻不走,坐在那兒跟燕兒聊天。再後來不理發也去幫著燒開水、洗頭,就像一個小徒弟一樣。
一來二去,感覺兩人就有那麼點意思了。此時我已經搬到城裏居住,很少回家,回家的時候自是免不了去跟立誌聊聊。發現了一隻好鳥是不是?沒有人的時候我不懷好意地問立誌。立誌沒說話,低下頭笑了。好久才說,真的,就像當年我們發現的那隻鳥,真的是心動了。可是我聽說這不是一隻好鳥啊。我提醒他。我嫂子跟燕兒一個村,關於她的傳說聽了不少。燕兒在觀瀾村一直跟一個朱姓中年男子不明不白,曾經有好多次,老朱的老婆去燕兒的門頭,甚至家裏破口大罵,而且有好多次在燕兒的門頭掛了破皮鞋,也發生過多次正麵衝突。一個姑娘家,盡管厲害,名聲卻被敗壞了。可這些話我不知如何開口,點了一支煙,在那兒沉默著。
立誌也點了一支煙,說,有些事,你不說我也知道。可是你不用勸我,我要的是我們的將來,而不在乎她的過去。真的,我感覺已經離不開她了,我要用真心感動她,我們會有幸福的。
後來立誌結婚了。據說他給了燕兒承諾,婚後給她蓋樓房、買汽車,不幹涉她的自由,給她一個自由的空間。被愛情衝昏了頭腦的立誌,要命都可以馬上給她,還會有什麼不能答應的呢?
抓 鳥
那天立誌拉著我飛快地跑回家。他的父母都沒在家,他拿鑰匙開門,直奔煎餅墊子。墊子是用棉槐條子編成的,直徑一米多,邊上有二十公分的沿。立誌用最快的速度把煎餅搬到桌子上,拿著墊子,又找了一根棍子一根繩子向樹林子跑去。
還好,鳥還在,還在樹林裏四處張望吃的東西。可是一切都被白雪埋起來了,連顆草籽也找不到。立誌把煎餅墊子斜著豎在雪地裏,邊上用木棍撐住,然後把一些碎煎餅撒到下麵,繩子綁在棍子上,慢慢跑到遠處樹後藏起來。
先是幾隻麻雀,發現了碎煎餅,小心翼翼飛過來,在附近徘徊一陣,在發現沒什麼危險之後,一隻膽大的先探進頭啄了一塊,心滿意足地吞咽下去。另外幾隻眼饞了,也探進頭去吃。碎煎餅很少,如果那隻美麗的鳥還在那兒張望,也許一會就被麻雀吃完了。
立誌探出頭,嗖得一聲吹了一下口哨。墊子底下的麻雀受了驚嚇,撲棱棱飛走了。過了一會,可能發現並沒危險,有幾隻又小心翼翼飛回來。這次那隻漂亮的鳥也發現食物了,飛下枝頭,在旁邊疾走。當看到麻雀們飛快地啄食後,它感覺再不去搶一點,怕是就被麻雀們吃完了,那它可能還要繼續挨餓。
鳥的身體要比麻雀們大不少,它飛快地擠進去,用最快的速度在旁邊啄食。顯然,墊子中間一塊更大的煎餅誘惑了它,它放鬆了警惕,往裏挪了挪。可是它的嘴還沒夠到煎餅,立誌把手裏的繩子一拉,棍子應聲而倒,煎餅墊子趴下來,砸到堅硬的雪地上。鳥兒一愣,還沒反應過來,已經被扣在了墊子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