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鐵路修建背後
特別策劃
作者:俞榮新
大西南解放後,鄧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軍區政治委員。解放伊始,百廢待興,在鄧小平的提議下,西南軍政委員會作出的第一個重大決策就是修建成渝鐵路。成渝鐵路西起成都,東抵重慶,全長505公裏,於1950年6月15日開工,1952年7月1日建成通車。這是我國西南地區第一條鐵路幹線,也是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自力更生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它的建成,結束了“蜀道難”的曆史,實現了巴蜀人民近半個世紀的夙願,對於推動整個西南地區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到了四川,一定要把成渝鐵路修好”
成渝鐵路所在的四川地區處於中國西南內陸腹地,人口稠密,物產豐富,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但四周被高山和高原環繞,僅有長江水路和秦嶺巴山間的羊腸小道與外界溝通,山高水險,交通不便,自古便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說。路,既是四川人民的千年之痛,也是四川人民的千年夢想。
成渝鐵路的修建計劃由來已久。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中,為控製物產豐富、人口稠密的四川,英法日俄等國紛紛向清政府提出修築川漢鐵路(成渝鐵路屬其西段)的計劃。而四川人民則針鋒相對,發出了自主修築川漢鐵路的呼籲。1904年,全國最早的鐵路公司——川漢鐵路總公司在成都嶽府街成立,全川佃戶“按租集股,因糧認攤”,集體成為鐵路股東。
正當川漢鐵路緊張籌建之際,1911年5月9日,清政府悍然宣布鐵路幹線收歸“國有”,將粵漢鐵路、川漢鐵路築路權賣給了英法德美四國,同時攫占了四川人民集資的修路款,激起了湘鄂川粵人民的“保路運動”,後來發展成武裝起義,成為辛亥革命爆發的導火線。同年8月,修築近兩年的川漢鐵路宣告停工。
民國時期,成渝鐵路的修建問題也多次被提上議事日程。北洋軍閥政府和國民黨政府雖然先後成立過“成渝鐵路籌備處”或“成渝鐵路工程局”之類的機構,但是直到劉鄧大軍解放西南,四川人民的鐵路夢還停留在圖紙上。
這段曆史,1904年出生的鄧小平從小就熟知,更清楚鐵路對四川人民的重要性。在肩負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經營西南”的曆史重任後,建設成渝鐵路的宏偉藍圖在他心中逐漸清晰起來。
早在進軍大西南之前,劉伯承、鄧小平就常說:“我們到了四川一定要把成渝鐵路修好。”1949年6、7月間,鄧小平在率二野進軍四川之前,兩次專程到時任上海市市長的陳毅家中拜訪其堂兄、我國著名兵工專家陳修和,商談如何加快成渝鐵路修築的問題。陳修和介紹說,抗戰期間,漢陽鋼鐵廠的許多設備和技術力量已遷到重慶鋼鐵廠。重慶解放後,若充分利用這些設備和技術力量,每年可產4萬多噸鐵路鋼軌,基本可以解決成渝鐵路修建所需的鋼軌問題。現在成渝鐵路不少路基已築成,部分橋墩、橋涵、隧道已連通,充分利用這些條件,築路工期是可以縮短的。對此,鄧小平十分讚同,請陳修和物色一些兵工技術人才,寫一份關於修建成渝鐵路的意見書。陳修和欣然應允,並表示8月中旬交差。8月17日,鄧小平專門派二野軍械處處長陳誌堅帶著他的親筆信,到上海狄斯菲爾路拜訪陳修和接洽辦理。陳修和不負所望,為西南建設精心物色了幾十名兵工技術專家,組成了一個技術大隊。同年9月出席開國大典期間,鄧、陳二人在北平(現北京)再次會晤,鄧小平信心十足地對陳修和說:“非常感謝你!我們決心把成渝鐵路很快修起來!”
“以修建成渝鐵路為先行,帶動百業發展”
重慶解放後,1949年12月8日,中共中央西南局正式進駐重慶。鄧小平在西南局擴大會議上,正式作出了“興建成渝鐵路,造船修建碼頭”的重要決策。12月31日,鄧小平在主持中共中央西南局常委辦公會議上說:“要以修建成渝鐵路為先行,帶動百業發展,不但可以恢複經濟,而且可以爭取人心,穩定人心。”
次年1月2日,鄧小平在向中共中央報告重慶解放1個月後西南地區情況和建設新西南的工作計劃時特別指出,建設新西南的第一步是修建成渝鐵路,經濟要發展,鐵路應先行,要“著重於修建成渝鐵路”。緊接著,2月8日,經鄧小平提議,籌備中的西南軍政委員會作出了一項重大決策,即“以修建成渝鐵路為先行,帶動百業發展,幫助四川恢複經濟”。隨即,西南軍政委員會委派交通部部長趙健民赴北京向黨中央及鐵道部彙報有關成渝鐵路的修建計劃方案。
成渝鐵路再次提上議事日程,是在鄧小平的主持下多次調查研究的結果。考慮到修建成渝鐵路是四川人民的長期願望,如從成渝鐵路入手,既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又有助於經濟的恢複,帶動鋼鐵、機械、煤炭等行業的恢複和發展,還可以凝聚民心,有利於新政權建立後新秩序的確立。
接到西南軍政委員會的報告後,周恩來親自審定,然後直呈毛澤東。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單就鐵路來說,至少有兩條亟待開工,一是海軍提出修建從山東藍村經煙台到浙江蕭山的鐵路,以備海防;二是新疆的王震給中央打了四五次報告,請求加快寶蘭、蘭新鐵路建設,以鞏固西北邊防。這都是迫在眉睫的任務。因此,當鄧小平赴京向毛澤東請示時,毛澤東說,你能說服我,我就鼎力相助,否則,就暫時擱置。鄧小平便講了三點:第一,四川交通閉塞、政令不暢,古人雲: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不修鐵路,不利於四川的政令暢通。第二,重慶、成都是西南中心城市,如修建鐵路,可以帶動四川乃至西南百業興旺,並向全國提供優質大米、豬肉、禽蛋和副食品,互通有無。第三,中國人還從未自行設計、自行施工修建鐵路,如果成渝鐵路率先修成,既可提高中國的國際聲望,也可使大大小小的工廠訂貨充足,加快工業發展。這三條理由讓毛澤東下定決心:“修成渝鐵路,先期啟動資金撥2000萬公斤小米工價。”國家當時財政相當困難,黨中央和政府為了西南人民,決定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立即開始興建成渝鐵路。
中共中央、政務院在批準修建成渝鐵路計劃方案時特別指示:“依靠地方,群策群力,就地取材,修好鐵路。”為了貫徹執行黨中央和政務院的指示,西南軍政委員會立即決定,以舊成渝鐵路工程局為基礎,組建重慶鐵路工程局。1950年3月21日,重慶鐵路工程局(同年6月改為西南鐵路工程局)在重慶嘉陵新村掛牌成立。與此同時,鄧小平還特別指示迅速抽調一批軍隊幹部充實成渝鐵路各級領導班子,加快成渝鐵路的各項準備工作。在鄧小平的推動下,成渝鐵路的開工建設,已萬事俱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