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過天來,孫氏帶了張齊賢,前去拜訪住在洛陽思順坊李肅府上的清河郡夫人,並從二十萬貫中支了很大的一部分贈與夫人。清河郡夫人是太子少師李肅的妻子,李肅已過世多年,家中隻剩下孤兒寡母,甚是冷清,不比往日的榮耀。張齊賢年輕時便是在李肅的府上當了數年的門客,故而與夫人很是熟悉,近乎家中親人一般。
張齊賢當門客時,李肅看重張齊賢的為人和才智,認為其將來必有一番作為,因而對張齊賢很是照顧。張齊賢除了幫李肅料理府中事宜,剩餘的時間就全部宅在書房中,飽讀了李肅府上的萬卷書籍。
清河郡夫人端詳著張齊賢,眼中滿是欣慰和感慨,並說了許多讚許和期望的話。張齊賢唯有不斷地謙虛謙虛再謙虛。“昔日我幼時,家境貧寒,難以為繼,幸得太子少師李公辦鄉學,濟貧民,我這才能安心讀了數年的書。待我成年客於府上,又得李公和夫人垂憐,府中藏書皆讓我借閱,這才使得我能有機會飽讀了萬卷書。齊賢在此,要特意感謝夫人對我的栽培之恩。”
清河郡夫人說:“老身沒什麼功勞,全都是你自己勤學苦讀得來的。”
張齊賢再拜,又說了一通感謝之詞。
清河郡夫人是齊王張全恩的女兒,雖是庶出,卻自幼精通音律女工,容貌端莊,知書達理,深得齊王溺愛。齊王因器重李肅,便將此女許配給了李肅。及李肅大紫大貴,官拜太子少師時,得朝廷封賜為清河郡夫人。夫人治家嚴謹,聰慧過人,曾數次救李肅於水火之中。
當年,李肅任安邑、解縣榷監使,恰逢戍卒叛亂,李肅假意許元凶者十萬貫錢,將元凶引來捉拿到案,又屠戮了數十人,才止了叛亂。後來,李肅有手下官吏因個人私利得不到滿足而心生怨恨,借此事將李肅誣告入獄。清河郡夫人奔走朝中大臣,麵訴其冤,哀怨淒苦,皇帝聽聞後,深受感動,命有司詳查,這才保李肅免了牢獄之災。
至後晉朝時,契丹東丹王子死於非命,耶律德光強行要求後晉歸還屍身。李肅奉命送靈柩北上契丹。當時,耶律德光很鄙視中原的皇帝,李肅此去,必死無疑。正愁結於心,無計可施時,清河郡夫人為丈夫出謀劃策,說:“契丹人貪利,妾身房中還有值數十萬錢的珠金等物,官人可都帶上,賄賂契丹諸王,必可保官人完全。官人也不必著急回來,多留幾日,契丹定有回禮。” 李肅按計行事,果然得名馬、駱駝以及皮毛器皿等豐厚的禮物南返複命。皇帝龍顏大悅,遷官賞賜,君臣同悅。
臨別時,清河郡夫人又說了一通前程似錦的祝福話語,並著各種囑咐、各種堯舜之道送與張齊賢。張齊賢再拜。
出了思順訪,張齊賢靈機一動,身為衡州通判,完全可以自己找一位有才幹且聽從自己吩咐的人當下屬——就與當年李肅有門客輔助一樣。張齊賢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洛陽人王常。這個人不貪圖功名利祿,挺有學問的,特別精通道學和醫學,完全可以承擔主薄、仵作方麵的工作。隻是這人嗜好煉丹,經常宅在家中,就怕難以請他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