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埋怨道:“依我看,曹為實曹老漢一點都不老實,把女兒扔給州衙,就是想等著人一死,就來訛官府一筆錢。還有蘇揆蘇大人,他心裏應該知曉曹老漢的意圖,可偏偏就將人收進來……”
張齊賢打斷王常的話,說:“王常,你先不要妄下結論,等我,等本官先去會不會蘇知州吧。你在此小心照顧,千萬別出了意外。”
“但願是我猜錯了吧。”
蘇揆正在州衙大廳中處理公文,見張齊賢前來,隨即放下手中的紙筆,拱手道:“原來是張通判張大人,你這幾日住的可好?”
張齊賢還禮,“甚好,甚好。蘇知州如此客氣,莫非又要請客嗎?” 張齊賢說完,端坐到蘇揆對麵。仆人送上熱茶,悄悄退下了。
蘇揆本能地將舒展的胳膊縮到衣袖中,說:“不,不,本官俸祿太低,衡州又是窮鄉僻壤,恐怕是請不起你了。”蘇揆微睜雙眼,轉而挖苦道:“本官聽說張通判上任時,陛下賞賜了不少,手上應該很富餘吧。”
張齊賢擺擺手,笑道:“不多,不多,本官回洛陽時,還了許多人情債,此刻也是囊中羞澀了。”張齊賢哈哈笑了一聲,轉移話題道:“本官初來衡州,對州事尚不熟悉,今日曹官蘇廷平呈上來一件曹為實與張大夫的案子,本官有許多不甚明白之處,特來請蘇知州指點一二。”
蘇揆說:“不敢,張大人雖說的是恭維話,本官聽著,卻覺得甚是刻薄。你為通判,我為知州,分東西廳治事,本就是相互分權以達製衡之效,你我各司其職罷了,談不上什麼指點不指點。”
蘇揆的意思是知州、通判各管各的,互不幹涉為最好。
而張齊賢初到任上,官場經驗不如蘇揆,這是不可避免的缺點。為了不出紕漏,最好還是按著規製,將權責交叉之事都與蘇揆共同謀劃、決斷。張齊賢偏不隨蘇揆的意,笑道:“蘇知州,你就別挖苦本官了。這州中一兵一寡,一米之微,都需我倆共同決斷,簽署文書。本官又初到任上,自然是有事便要找你幫忙的,否則讓陛下知曉,定要治本官不盡本份了。”
蘇揆自然深諳朝廷的製度,知州和通判共掌州事,這是宋朝為了消除了地方藩鎮之弊而特意設置的兩位官員。宋朝自開國以來,太祖趙匡胤將地方錢穀、兵權收歸中央,並在各州設置通判,分了州郡之長手中的權力。通判雖是副職,卻能上達帝聽,其職責本就是為了監督、製衡知州的。此刻,張齊賢又非要請蘇揆幫忙,他隻好緩和心態,說:“張通判,有什麼問題,請說吧。”
“本官有兩個問題,第一,這個案件中,張大夫所說的過癩真的是不治之症?第二,曹老漢既知女兒得了絕症,為何不撤訴?”
蘇揆回道:“本官也是聽民間傳說的,傳的越是邪乎,民間越是相信此病是真,害怕的很。至於那曹老漢,想必是聽了誰的提醒,要那張大夫花錢消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