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知州和通判的分歧(1 / 2)

人間美味,一般份量都比較少。張齊賢是一個飯量奇大的人,吃了鄭鹹熙的宴席,大約隻有三成飽。畢竟是在同僚府上做客,沒有主動要求加餐的規矩,張齊賢回府後,不得不讓王富生另外準備了一份宵夜。

夜已過半,府中之人都已經入睡。張齊賢就在廚房中吃了起來。

張齊賢正在大口朵頤,不想孫氏卻舉了一個燈籠,尋著香味走進了廚房,“三郎,在鄭大人府上沒吃飽嗎?”

“嗯。”張齊賢見母親,抹幹淨嘴巴,恭敬地說:“母親,這麼晚了,你怎麼還不睡?”

“人老了,睡的就少了,不打緊的。卻是你,與這位新任知州相處的如何了?”孫氏將燈籠擱在窗台上,又說道:“吃一塹,長一智,之前你與蘇大人之間的事情,可別再發生了。”

張齊賢放了碗筷,說:“母親放心,我會吸取教訓的,隻要不違反國法,不違良心,我做事時會盡量顧及鄭知州的麵子,搞好同僚關係。”

孫氏說:“娘了解你,你做事有原則,也有魄力,隻是如今走上仕途,官場上的同僚不比你在洛陽的故友,顧慮的事情也會更多更複雜。”

張齊賢點頭道:“母親說的是,知州與通判的關係的確是不大好處理的,不過我已有準備,料定絕不會再有什麼紕漏。”

孫氏見張齊賢說話時意誌堅定,終於放寬了心,說:“三郎,你早點休息吧。”

“知道了。”張齊賢扶著孫氏,將其送回了房間。

第二日,鄭鹹熙與張齊賢在州衙中討論起裏正的事情。

張齊賢介紹道:“自荊南高氏起,這些人大多就是裏正了。這些年,除了年事過高去世的,很少有鄉裏更換裏正。故而,各地的裏正,品行參差不齊,在所難免。”張齊賢又逐一將各縣的裏正情況,分別介紹了一遍。

鄭鹹熙聽完,說:“既然本官已經到任,幹脆把這些裏正統統換一遍吧。”

張齊賢驚訝地問道:“全部都換?”

“嗯,最好全部換。”

“好像不大合適吧。”張齊賢並不讚同鄭鹹熙一刀切的做法,誠然,的確有不少裏正很糟糕,但是,隻要懲治幾個裏正,發揮好震懾作用,其他裏正也就不敢造次了。

鄭鹹熙說:“自乾德元年太祖皇帝收取荊南起,這些裏正已經做了十四年,也該讓賢了。”

張齊賢發現與鄭鹹熙除了生活習慣和品位存在不同,在政見上也有不同。張齊賢心中開始不停地告誡自己,一定要顧及鄭鹹熙的麵子。張齊賢緩了緩語氣,說道:“既然鄭知州你想換掉裏正,本官也會盡力配合。隻是,裏正在鄉裏中葉大根深,影響久遠,不可隨意更換,需要從長計議,周全安排,以穩妥為宜。不如,先將不合格的、年事高的裏正換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