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獻策(1 / 1)

張齊賢正在構思著如何向皇帝獻策時,又傳來捷報——錢俶終於向朝廷獻納兩浙各州,陛下一高興,封錢俶為淮海國王,錢的兩位兒子也同時封了節度使。這一次,大宋朝得十三個州、一個軍、八十六個縣、五十五萬餘戶居民,十一萬餘兵卒。

想來錢俶很會挑時候,自陳洪進獻納漳、泉二州才過了七八日,他就照葫蘆畫瓢,讓陛下開心的近乎失去理智。如此大好消息,讓萬千百姓免於戰火,值得舉國同慶。

張齊賢高興之餘,更加堅定了要上書獻策的決心。宋朝開國至今,按照《平邊策》先南後北的策略,一一收複後蜀、後唐、後漢等南方諸國。南方既平,接下來該是北方了。

“鎮州,鎮州……”張齊賢凝視著一張地圖,冥思苦想著。

“大人,你找鎮紙嗎?”徐滿沒聽清楚,以為張齊賢在找東西,就順手將幾案上的鎮紙拿了過來,“大人,鎮紙在這裏呢。”

“此鎮非彼鎮也!”張齊賢伸手接過,壓在地圖上,正好將鎮州壓住了,“就是這個地方,若想平定北漢,陛下必須要禦駕親征至此。”

“原來說的是這個啊。”徐滿撓了撓腦袋,說:“大人,你擺弄這張地圖多久了?”

“已十多年了。”張齊賢拿起筆,將西南沿海的兩處改成了兩浙路和福建路,“如今,唯有這北方一域未曾改動過了。”

徐滿若有所悟,道:“對了,大人剛才說陛下要禦駕鎮州,難道你收到陛下的旨意了?”

“沒有,本官正在想著如何平定北漢呢,剛好想到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這個鎮州。”張齊賢笑道:“說是要平北漢,實則用兵的重點卻不在北漢,而在契丹。”

徐滿豎起大拇指道:“卑職早就聽說大人有十條定國安邦的計策,果然是非同凡響呀。”

“好了,你就別在這裏吹噓了,本官的平北漢之策還需再考慮考慮,如今的形勢變化甚大,計策也要隨著有所調整。”

“哦,那卑職告退了。”徐滿隨了一句,退下了。

張齊賢正要安下心來,鄭鹹熙卻又緊跟著走了進來,“張大人,兩浙,兩浙獻了!”

“本官已經知曉了。”

“哎呀,本官是越來越佩服張文旦了。”鄭鹹熙捋著下巴上的胡須,說:“張大人你更是慧眼識人,早知道本官也一起贈送他一些盤纏了。”

“那就可惜了,他已不知道走到哪裏了。”張齊賢開了一個玩笑,又指著地圖道:“鄭大人來的正好,不如一起看看我大宋朝的北疆吧。”

“北疆?”鄭鹹熙順著張齊賢手指的方向,俯身仔細瞧了瞧地圖,“難道陛下要準備收複北漢嗎?”

張齊賢道:“以如今之形勢,恐怕是八九不離十,本官揣測著陛下應該也在考慮此事了。”

鄭鹹熙道:“不過,太祖皇帝兩次征伐北漢,終究無功而返,如今想要收複,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的確不容易。”張齊賢用手指點了點地圖上的鎮州,道:“如今形勢對我大宋更有利,隻要運籌帷幄,調兵遣將,定能一舉收複了。”

鄭鹹熙盯著地圖的北方,“如果北漢滅了,那我們與契丹之間,恐怕就要徹底地兵戎相見了。”

張齊賢也麵露疑難之色,道:“平北漢容易,難的是如何對付契丹,本官考慮多時,正是因為這個契丹。”

“張大人言之有理。”鄭鹹熙瞧見張齊賢幾案上的寫了一半的奏折,隨起身道:“本官不耽誤你在此運籌帷幄了。”

“好,鄭大人慢走。”

鄭鹹熙走後,張齊賢這才徹底地安心下來,繼續對著地圖冥思苦想。張齊賢花了整整兩天,終於寫好了奏折並上報朝廷了。接下來,就是慢慢的等待。可是,等了一個多月,卻沒有一丁點的消息。張齊賢多次打聽,也沒什麼要緊的消息。

“難道陛下將奏折束之高閣了嗎?還是讓樞密院扣押住了……”張齊賢開始揣測起各種各樣的可能。奏折一去不複還,張齊賢幹著急也沒有什麼用。

“張大人不用如此苦等,不如找些其他要緊的事情做一做,如今衡陽縣的文廟即將建成,你可以到那裏視察幾日,或許,從衡陽縣回來後,陛下就有回音了。”鄭鹹熙半開玩笑道:“隻是,一旦陛下有了回音,張大人你恐怕就要回京了。”

“八字沒一撇的事兒,讓鄭大人笑話了。”張齊賢擺擺手,道:“到衡陽縣走走,卻是非常應該的,既然如此,州衙的事情可就要麻煩鄭大人你了。”

“好說,好說。”鄭鹹熙笑道:“本官也順便等著驛吏,絕不耽誤你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