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曆史資源,服務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功嚐試
書評
作者:陳興蕪
在全黨上下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熱潮中,重慶紅岩革命曆史博物館編纂了一本《紅岩精神與群眾路線教育故事讀本》。這本書有以下特點:
1、體現了群眾路線的精髓,有理論高度。
本書以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講述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及其領導下的廣大黨員幹部始終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群眾利益為重,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的動人事跡。 “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都在本書內容中有鮮活的事例予以詮釋。
2、故事樸實感人,觀照現實,有思想深度。
書中周恩來反躬自省,用真情實感寫下《我的修養要則》,提示自己在思想上、作風上、行動上,要樹立起自覺自省、自律自警地與群眾融為一體的工作作風。書中紅岩的共產黨人把批評和自我批評擺在重要位置,在自覺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中查擺問題,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改正錯的,為當前正在開展的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借鑒和方法論指導。
3、圖文並茂,語言通俗易懂,貼近生活,貼近讀者,有傳播的廣度和速度。
本書擷取了一些紅岩共產黨人鮮為人知、卻極具生活氣息的細節,將他們有血有肉、平易近人的形象呈現給讀者,從而大大增加了本書的可讀性。比如,周恩來為團結重慶文藝界群眾,宴請並親自下廚烹製“紅燒獅子頭”的故事;紅岩的主要領導人不搞特殊化,將自己的專車作為“紅岩的小公交”的故事。可以說閱讀本書的每一章、每一節、每一段、每一句,都使讀者在無形中接受著群眾路線的洗禮。
《紅岩精神與群眾路線教育故事讀本》這本書,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曆史是一座無盡的寶藏,隻要我們深入挖掘,把具有典型意義的紅岩精神,從曆史範疇推而廣之於社會精神生活領域和黨建領域,就是對曆史文化傳統的自覺認識,也會對中國夢的實現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