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無論昨天還是明天,活在當下才是最好的選擇(1 / 2)

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很久,兩個人都在想著自己的心事,直到屋裏的妻子各叫他們回去,兩人又默契的相互看了一眼,笑了,多年來的相處早已讓他們都深知對方,了解彼此。

他們忽然發現自己有些可笑,事情無論怎麼想,明天都會發生,不會因為你知道了,而改變,每次自己所想的事情,若是相符,又無人為你喝彩,若是不中,又會感到傷感,那麼無利可圖的事情,為什麼還要去做呢?還要去想呢?不是一件很蠢的事嗎?

或許每個人都會希望事物的發生,發展都能控製在自己,自己所掌握,自己了解的範疇之內,而不喜歡未知的事情,或者說對未知,不可預料的恐懼。

這就是人。

郭嘉笑道:“明天見。”

這是穆良奇認識郭嘉以來,第一次見郭嘉如此的期盼明天,但是不得不承認,他也非常的期盼明天,因為明天,是一個非常美好的一天,對於他們來說。

穆良奇也微笑的回道:“明天見。”

隨後二人笑著走進房屋,像是剛剛的猶豫統統的一掃而空。

進屋後,穆良奇左看看右看看,發現吳玲正在整理床單,笑了笑,沒有去理會她,肚子一人走到桌子旁。

屋子裏很暗,隻有案牘上的兩盞油燈支撐著整個室內的亮度,但是這兩盞油燈的火焰,也是搖搖欲墜,像是隨時都可以熄滅的樣子。

看到這,穆良奇就有些好奇,按照剛剛程昱的禮貌,怎麼會放如此低下的錯誤?油燈這麼少,不怕我等怪罪於他嗎?

穆良奇有些責怪的問道:“這油燈,怎麼這麼少啊。”

吳玲繼續整理被子,回頭說道:“夫君,如今縣城內食物稀少,哪有什麼野獸供抽取油脂,所以油燈短缺,這已經是人家家中的半數油燈了,還有一些油燈要供府中書吏使用。”

穆良奇理解的點了點頭,關於古代的油燈的製作,他還是有些了解的。

在最開始的時候,油都是從動物脂肪中提取。在狩獵時代人們就發現在加熱肉食的時候,會有液體從中滲出,這大概就是先民對油脂最原始的認識。

有文字記載以來,油最開始叫“脂”或“膏”。

按《釋名》曰:“戴角曰脂,無角曰膏”。

就是說從有角的動物中提取出來的叫脂,從沒有角的動物中提取出來的叫膏。我們現在把凝固的叫脂,融化的油,“膏脂”一詞在現代已經基本不用了,但是有一個成語卻流傳了下來:民脂民膏。

事實上以動物的脂肪提出的油具有很好的持續性,已經足夠的照明度。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陵地宮)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在以前,穆良奇一人住在山穀中的時候,也曾試著提煉,但是很無奈,失敗了,畢竟他也隻是知道大概,而不是詳細的工藝手續。

穆良奇又好好奇的問道:“時至半夜,怎麼還有人書吏在縣衙工作?”

吳玲歎道:“還不是城中那些青州黃巾難民之事,我聽府中小吏所言,這些日,程昱大人每日與一群書吏,徹夜難眠,以為還有上千難民還沒有定所,不停的製定方略,以求,早日換百姓安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