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芳幸福的日子在九月一號那天中止了,因為開學了,伊芳得去上班了。雖然那些個不聽話的學生著實令人討厭,可是大部分學生還是可愛可親的,而且最重要的是那三尺講台是她的安身立命之本。畢業後工作這麼多年她才發現,英語教師才是最適合自己的職業。兒時的夢想什麼翻譯,秘書,金融人士,事實證明都是遙不可及的,不當老師還真想不出自己還能幹什麼。
鑒於上個學期一班的好成績,校領導對伊芳還是比較滿意的,而她在二班的過失因為有後來王偉事件的掩護,領導們並未留意。前幾天開會負責教學的吳校長安排她新學期接一個初一班,再接一個初二班,那個班的英語老師不幹了。伊芳不願意代初二,因為初二的學生最難管,可是吳校長說暫時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老師。那個老師快開學呀才說自己不能幹了,氣的吳校長直罵,還為人師表呢,連起碼的職業道德都沒有!看他那麼生氣,伊芳也沒敢再吭氣,好在這個初二班的班主任是耿老師,好溝通,也就勉強答應下來。回到家她仔細研讀了不少教育類的書籍,認真總結了自己的不足,還分門別類地歸納出出現種種情況時的應對措施,最後才胸有成竹,信心滿滿地準備好迎接新生。不過,柳旭還是比較擔心,開學前一天再三囑咐她,不要跟學生生氣,不要把自己弄得很累,否則寶寶受不了。
剛開學,學生也很新鮮,所以一個多月來伊芳的課上得還挺順利。可是時間一長,有些學生就受不了了,就露出本來麵目了,上課說話,做小動作,偷聽音樂,玩手機等等等等。伊芳不是班主任,管理手段有限,無非就是胡蘿卜加大棒,可一次兩次還行,次數多了學生就不吃她這一套了。開學前在書上學到的那些教育方法在實際教學中似乎也並不是很管用,她很無奈,真搞不懂為什麼國家非要讓所有的學生都學習數理化,文史哲?心想要是初中學生也有平時成績就好了,跟中考掛鉤,那樣的話課堂紀律就好管多了!
她曾不止一次地在腦海裏勾勒她的烏托邦中學:孩子們完成一上午的文化課學習之後,下午的時間自主選擇繼續上文化課或者體育,音樂,美術,語言,烹飪等等職業高中或大中專院校才有的課程。晚上放學回家,扔掉書本幫父母做做家務,出去看看電影,打打球,逛逛街或做一些別的有趣的事情。畢業時,按照成績和興趣自主選擇繼續上普通高中或是到大中專院校深造。這樣的話中差等學生以及那些偏科的學生就不用浪費那麼多的年華在毫無用處的課程上麵了。比如有的學生記性好,喜歡學習語言,那他就可以從初中就開始主修語言,輔修文化課和一些其它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從初中13歲開始到大學22歲,十年時間可不止學好一兩種外語啊,而且他還會有大把的光陰用於社會實踐。可現實是學生從19歲才開始零起點學外語,英語除外,四年的時間學習,很少有機會實踐鍛煉,難怪用人單位招不到滿意的人才。再比如烹飪,有的人就開這一竅,可是在他16歲上職中之前,已有三年的時間被浪費了。如果初中他就主修烹飪課,另外再輔修衛生學、營養學等相關課程的話,那不知要比現在多培養出多少特級廚師呢!
記得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男孩從小家貧,父親是貨車司機,初中輟學後就每天跟著父親跑車。長大後他去了深圳發展,沒幾年就成了一名出色的汽修技師,年薪三十萬。他說是跟隨父親那十年的顛簸使他成為了汽車修理高手,車上哪個零件有問題他坐車上一聽就明白了。如果這個男孩年幼時能在學校學習一些汽修相關知識的話,也許他的路會走得更遠。
隻可惜現實不是這樣子的,每個學生,不管你的興趣愛好,家庭背景,智能特長是什麼,你都必須老老實實地學習三年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然後才能有分流選擇的權利。伊芳認為這是對時間和精力的極大浪費!!!那些成績差的學生就應該極早找出路,畢竟這個社會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