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真實情況(1 / 2)

沙樺和謝鵬程的家在一個比較現代化的小區裏。這裏的環境很不錯,像石林一樣有幾十幢高樓,每幢樓的層高都在十七層以上,最高的竟然達到三十七層。這個小區裏住了上萬人,沙樺和謝鵬程竟然叫不出幾個人的名字。就是同一層樓中,也沒有幾個是熟悉的麵孔。大家都在上班。下班後,都關了門,老死不相往來。

這一天,沈雯帶著小強在玩。小強玩的一隻皮球滾到隔壁家門口。小強去拿球,沒有拿好,一屁股坐到這戶人家的門口,後背碰響了門。小強從地上爬起來後,後麵的門也就跟著打開,探出一個男人的頭。這個男人的表情,很不友好。

沈雯知道這是影響了人家,就道歉,說:“孩子不小心,玩時跌倒了。”

那個男人一臉上的不高興,沒有答話。隻是叫那扇門發出一聲沉悶的響聲,關上了。

等到沙樺下班回到家,沈雯說了遇上的事,問隔壁這戶人家是做什麼的。沙樺竟然答不上來。

沈雯問:“你們在這住著,也有幾年了吧?”

“三年。”沙樺答了。

沈雯像看一件古董一樣盯著女兒看。三年,竟然不知道隔壁住的人叫什麼,做什麼的也不知道。這不是怪事嗎?

隔壁住著的鄰居,怎麼會是這樣的關係?要是在自家那個小山包上,要是在原先的那個單位,多則不出三天,少則兩天就會相互認識了。

沙樺明白老媽為什麼會有這種詫異的表情,就說:“這很正常。每個小區都一樣。你隨便到哪個小區問一下,沒幾個知道隔壁人家是做什麼的。”

沈雯就對沙天亮說:“太可怕了。我還以為我們住在那個小山包上挺孤單的。現在看來,人多,又怎麼樣,跟我們家那裏差不多。”

沙樺是個記者,何曾不知道這些。她正是在品味孤單與寂寞之後,才參與了以各種方式突圍寂寞的聚會。她也知道,老鄉會、同學會等等的聯誼會,就是在彌補寂寞下才越來越繁榮的。盡管有這些聯誼會的存在,人們之間的溝通還是缺少應有的真誠,相互都提防對方。

為什麼會是這樣,真的是一兩句話說不清楚。好在是,現在有了互聯網,大家也就有了更多的交往機會,可以戴上麵具進行不用防範的交流,因此,網上的交流平台也就變得空前熱鬧。這些城市新部落、新族人,都在努力尋求一切方式來擺脫寂寞的心境。

但在一番掙紮之後,沙樺發現,一切突圍人心寂寞的努力,似乎又都回到了原點。

沙樺為此總結出這樣的幾句話:現在的人們,表情都很豐富,內心卻是一片蒼白。現在的人們,交往也許很頻繁,真正可以患難與共的朋友,卻出奇的稀少。現在的人們,圈子貌似很熱鬧,實質性的談心越來越少也就更加的無聊。似乎,每個人都在用各種方式把自己嚴嚴實實的包裹起來。正所謂,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沈雯不理解現在的年輕人,怎麼會是這樣的生活。她和沙天亮隻在大女兒這裏住了三天,就離開了。她和沙天亮一同去了小女兒沙薇的城市。

這是一個比較沙樺所在城市要小許多的城市,一座在發展中的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