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運動降血壓,慢運動,幫大忙(3)(1 / 3)

不過這個處方隻適用於臨界高血壓、一期高血壓患者,如果是重度高血壓患者或者有並發症,一定要在此基礎上酌情減量,或者遵醫囑。

這個處方其實很簡單,就是快走與慢跑。

速度:120 步 / 分鍾(約 120 米 / 分鍾);運動時間:每次 30 ~ 60 分鍾;運動頻度:每周 3 ~ 6 次,持續 20 周;鍛煉方法:隔日 1 次,每次 60 分鍾,每周總計 180 分鍾;或者每日 1 次,每次 30 分鍾(星期日休息),每周總計 180 分鍾;或者隔日 1 次,每次 30 或 60 分鍾交替,每周總計 180 分鍾。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運動都不是靈丹妙藥,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大家不能今天運動了,明天就想看到血壓顯著下降。至少需要 1 周時間,我們才能看到運動的效果。要 4 ~ 6 周,才會有明顯的降壓效果。所以,大家一方麵要有耐心,另一方麵也要有恒心,這樣這個處方才能幫你把血壓降到更加理想的水平。

遊泳好處多,高血壓患者可適當遊一遊

高血壓患者能不能遊泳一直飽受爭議

經常會有高血壓患者和網友問我:“有人說遊泳對治療高血壓有幫助,又有人說高血壓患者不適合遊泳。可是,我喜歡遊泳,一到夏天就會心中癢癢,很想去遊泳,但又怕出意外。那我們這些得了高血壓的到底能不能遊泳?”

這個問題,我們得辯證來看待。結合我國國民體質製定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指出了一些適合高血壓患者的有氧、伸展及增強肌肉力量的練習運動,它們包括太極拳、慢跑、散步、跳舞、劃船等,沒有遊泳。

但是遊泳不屬於舉重、推鉛球、牽拉等帶有爆發力的運動,所以它既不在被推薦之列,也不在應避免之列。

遊泳作為一項廣受歡迎且健身效果相當不錯的運動項目,對高血壓患者其實也是有一定好處的。長期堅持遊泳對於心血管係統的益處是:它能使心髒體積運動性增大,心肌收縮變得有力,而且能使安靜時心率減慢,心髒的每一次跳動輸出量增加,血管壁增厚,彈性加大,使得我們身體的心血管係統效率得到提高,從而對控製血壓有很大幫助。

但是,既然遊泳有這樣的好處,為什麼它不屬於推薦的運動項目呢?

大家都知道,遊泳是一項相當消耗體力的運動,而高血壓患者的運動原則是“放鬆性,節律慢”,這樣來看,遊泳不大符合,它的運動量有點大。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挪威遊泳名將亞曆山大·達爾·奧恩是在美國奧運會集訓的訓練營中意外身亡的,終年 26 歲。而他的死亡,很可能是由於遊泳訓練時突發性的疾病導致的。所以,遊泳既是一項非常有益身體健康的運動項目,同時也是比較危險的運動項目。因此,高血壓患者遊泳的時候一定要格外小心。

血壓不超過 160/120mmHg,可以下水遊泳假如你是冠心病患者,我不建議你遊泳。因為本來冠心病患者不運動的時候就心肌收縮無力,心髒供血有困難,而遊泳對人的心髒負荷要求較高,此時人體需氧量較大,血液要充分達到人體的需氧部位,需要心髒更強有力的收縮以及更多次數的跳動,這樣患者心髒可能不堪重負,非常容易出危險。

而嚴重的高血壓患者呢,他們大多數人血管彈性不足,跳到遊泳池裏之後,由於水溫一般都低於人體溫度,涼水一激,血管收縮,血壓升得就更高了,很容易讓人感到頭暈、目眩、氣喘,引起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或者引發腦血管疾病,甚至可能發生腦出血,後果也是相當嚴重的。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高血壓患者就應該絕對禁止下水。說到底,我們還是要根據具體病情而定,假如你吃了降壓藥之後血壓仍舊很高,自覺症狀較重,有發生腦血管意外的可能,那麼應該絕對禁止下水遊泳,以防在水中發生意外。

假如你是不太嚴重的高血壓患者,也就是收縮壓不超過 160mmHg,舒張壓不超過 120mmHg,是可以下水的。對於你們來說,遊泳不會危險,還是很好的運動處方。因為水對皮膚有冷刺激,剛入水時,可使皮膚血管先收縮後舒張,一段時間後血管又收縮。這樣的收縮和舒張可以改善血管的功能,促進血液的再分布,這對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有很大幫助。

遊泳有風險,牢記四大“救命”原則

即便你屬於可以遊泳的高血壓人群,在遊泳的時候,也還是要注意一些原則:第一,千萬要控製好運動強度,中低強度就夠了,關鍵是要堅持。每一次遊泳的時間也不要太長,以免出現不必要的風險。

第二,遊泳時,要盡量有意識地全身放鬆遊。不要憋氣時間太長,不要潛泳或競爭性地快遊,也不要做一些可能讓血壓起伏較大的急停急起動作,也不要做彎腰跳水和翻過等動作,動作盡可能地平和舒緩一些。

第三,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遊泳方式,不要用自由泳、蛙泳等力度過大的方式,可采用較為緩慢的仰泳。

最後,一旦感到不舒服就應該盡快上岸,一切以量力而行為原則。上岸之後,也不要把水擦幹就走人了,最好再做一些整理動作,它的作用跟準備動作一樣,讓身體平穩過渡,而不是驟然開始驟然停止,這樣才能有效避免血壓波動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