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學會去愛(1)(3 / 3)

5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喜歡闖的王三柱和李小萌再也坐不住了,他們決定到深圳去拚打去淘金。他們取得雙方父母的支持後,在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離開了生養自己的地方,坐上了南下的火車。

春天的深圳,空氣裏流動著花香,嫩芽初上枝頭,綠樹搖曳生姿。高樓鱗次櫛比,寬闊的“油漆”上汽車如織,美麗的廣場熱鬧非凡。走下火車的二人沒有遊覽名勝古跡,沒有欣賞花景樹貌,便開始了“第一步”。很幸運,第二天他們就在一家維修公司上了班。

公司老板是個本地人,非常相信和重用來自山東的他們“夫妻”二人。

“三柱還是****的維修,小萌還是做她的會計。”老板交代給管人事的劉科長。

王三柱心靈手巧,技術高超,吃苦耐勞,很快得到老板的賞識。李小萌樸實無華,兢兢業業,作帳熟練,很快得到老板的讚譽。

隨著集團公司裝飾分公司的成立,深圳和內地的差距,裝飾行業的美好前景,自己的不足使王三柱有了新的認識。他的第一感覺:盡快充電,讀夜大彌補自己的缺失。他把這個想法告訴李小萌時,高興的李小萌手舞足蹈,表示堅決支持。王三柱白天工作,晚上學習,李小萌白天上班,晚上家務,沒有花前月下的親親我我,隻有“廣闊天地”的你唱我隨,知道的人都說,真是一對難得的好“夫妻”。

深圳的日子,他們的收入可觀,生活豐裕。不知道為什麼,豐裕的生活開始使王三柱和李小萌不安起來,而且這種不安日益俱增,他們想自己的家鄉,想自己的父老鄉親還僅僅在為吃飽穿暖上奔波。

有一天,王三柱接到一個同學打來的電話:家鄉成立了開發區。聽到這個消息,他再也待不住了。他和李小萌一塊來到老板的辦公室。

“老板,我們想離開這裏。”

老板很吃驚:“三柱、小萌,這是為什麼,難道……”沒等老板說完,王三柱接著向老板說明了離開的真正原因。

老板很理解這兩個年輕人。

第二天,王三柱、李小萌告別老板、劉科長,告別同事,離開生活工作了三年的深圳。

6

“王家坳,掛在半山腰。”她是王家祖宗為躲避官府苛捐雜稅首先來這裏“安營紮寨”建立的村莊。這個小山村上上下下幾百年,前前後後若幹代,到如今不過二百餘人。

王家坳偏僻陡峭,窮山惡水,自古窮的叮當響,討媳婦自然是個大問題,沒有媳婦生不出孩子。再說,就是勉強討來了媳婦,然而長得也沒有幾個像樣的,你想,俊秀水靈的姑娘不嘲不傻、不呆不殘誰家的爹娘會讓自己的姑娘來這裏受這個窮罪。秕穀劣種,山嶺薄地,生得孩子拿不出手,自然媳婦又難討,討不到媳婦還是生不出孩子,即使討到媳婦生了孩子還不是又一個未來的難討。

王家坳的媳婦大都靠當莊親、換親、轉親得來,誰都知道。如果不是張王李趙“四大姓”,如果自己沒有姐妹或者姐妹不對號,自然一些男孩子幹瞪眼。醜男家家有,光棍代代出,這是對王家坳真實的寫照。

要改變王家坳的麵貌,首先要向窮子“開炮”,王三柱立誌要改變這個村莊。

7

還是春暖花開的春天,王三柱和李小萌回到家鄉。回到家鄉的他們馬不停蹄地忙活起來。雖登記三年,但他們沒有追求民間形式上的完婚,他們充分利用深圳學來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成立了自己的裝飾公司。二人約定,等到事業有成再舉行隆重婚禮。公司由於設備先進,技術過硬,設計美觀大方,收費合理,質量第一,信譽至上,很快在本地打開市場,站穩腳跟。不但走進開發區機關,政府和事業單位的高樓大廈還繼續向外地延伸,成為本地區屈指可數的民營企業。

資金有了,王三柱開始在自己的山溝裏做文章。取得領導支持,爭取銀行貸款,引進外來資金,聚集地方合力,共同演繹輝煌,和諧唱響天地豪情。他們投巨資美化綠化高山,打造培植景點,山水一體,山和故事化為一身,文化融於山,山體現文化。“小泰山”有了,“小三峽”建了,薑子牙、李鐵拐也上了自己的山。他們還把盤山路修到山頂,旅遊的配套設施,高級賓館,遊樂場所應有俱有,他要打造旅遊品牌,讓本地的城裏人有旅遊休閑的好去處,讓外地人有休閑度假的好地方,讓家鄉的老少爺們口袋鼓起來,日子火起來。

8

又是一個碩果累累的秋天,又是一個國慶佳節,微風吹拂下的紅楓樹葉好象在向多日不見的老朋友不停地招手,道路兩旁的鬆柏好象迎接遠道而來的佳賓。

一大早,小車停滿了賓館廣場,停滿了路邊道旁,三三兩兩的人們走進深山,來到碩果累累的樹旁。他們有說有笑,品嚐著幸福的果實,分享著美好快樂的時光。

站在自己二層“小別墅”裏的王三柱和李小萌看著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看著碧水青山藍天綠地帶來的景象,看著富裕起來的父老鄉親,然後指著行進在高山上的小車和三三兩兩的人們,說著說著不禁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