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軍政的大勢方略(1 / 2)

“喏,在下必當竭力而為,說服孫氏歸降,說得呂布交好!”

伊籍聽朱衛點他擔任這個使者任務,急忙起身,對朱衛行了一禮,在口中承諾了下來。

朱衛隨即也是起身對伊籍鄭重行禮道,“如此便拜托先生了,至於具體條件之事,吾等倒是可以再細細商議一番,必讓先生此去,可以讓孫氏安心,讓呂布動心!”

“喏!”

伊籍再次還了一禮,隨後便在朱衛的示意下重新坐了下來。

那麼定下了這樣的大基調之後,朱衛便又和幾人商議了一些具體的條件款項,反正是給伊籍出使孫氏、呂布的權限,定了一個朱衛這邊的底限條件。

當然在這個商談過程中,朱衛又大致定下了接下來一段時間的休兵養政方略,也定下了朱衛未來的軍政中心設在襄陽的基調。

雖然從眼下看起來江東這邊似乎更靠近中原,隻要渡過長江便可以涉及中原之事。

可從地段上來說,襄陽更靠近舊都洛陽這樣的天下心腹之地,也是靠近如今天子所在的許都,故而朱衛坐鎮在襄陽城,更方便朱衛未來的發展。

其實江東在這個年代,還是在觀念上屬於偏離在中原之外的蠻夷之地,對於天下人才的吸引上,也有種心理上的劣勢。

而襄陽靠近漢武帝劉秀的龍興之地南陽郡,在此前劉表的治理下,確實也成為了一處不次於潁川的新興學府之地,能吸引天下的人才到襄陽求學,讓朱衛可以從中選拔到大量人才取用。

另外就兵力調動而言,江東這邊出兵往往都需要借助江船渡過長江,無論如何在這個年月,這種渡江方式既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也非常耗費時間。

而從荊州這邊直接便是可以通過南陽郡宛城直去豫州潁川、汝南等等中原之地,在軍事運作上也更為方便。

同時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兵力的配置問題。

一般來說朱衛的軍政中心在什麼地方,那麼朱衛的軍隊主力必然也是聚集在什麼地方,相對而言其他地方的兵力配置便會減弱許多,從而減輕整體的養兵壓力,也能避免地方將領擁兵自重。

如此江東之地有長江天險守護,日後即便是減少駐紮軍隊兵力的數量,也可以確保江東的安全,而襄陽位於長江上遊,一旦江東有事,更是可以從襄陽順江而下的救援江東。

所以將朱衛的軍政重心放在襄陽這邊,對於朱衛未來的軍力分布也是一個重要安排。

當然,襄陽這邊也靠近益州、漢中、關中和中原之地,就如所謂的天子守國門般,朱衛將兵力集中在襄陽這邊,既方便朱衛隨時防備來自各處的威脅,也方便朱衛隨時向各處出兵,讓敵人摸不清朱衛下一個進攻目標。

若是朱衛如同原本的東吳般,在丹陽城西北方向秣陵城附近構造新都建鄴城的話,那未來的主攻方向也隻能是江北之地了。

這樣朱衛將兵力聚集在建鄴城附近,隻會讓淮南的袁術感覺到威脅,而朱衛想進攻其他地方,兵力一調動也容易被人發現朱衛的意向。

其實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就是襄陽城已經在劉表的修築下,呈現出了一個較大規模的城池基礎,內中還有劉表修築的內城王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