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朱衛在結束了荊州、江東的大規模戰事之後,終於又進入了一個停戰息兵的休整期。
這期間也隻有荊南這邊祖郎的越山營,還在進行著山中蠻夷的征討遷移之事,而且祖郎對山中蠻夷的影響力,也是漸漸延伸到了交州南部和益州北部的山嶺中。
另外就是朱恒在丹陽郡的南方,也開始對黟縣、歙縣、涇縣等等之地的山越動手了,在金奇、毛甘兩個前山越大帥的幫助下,先行清剿遷移著山中的山越出山為民。
不過這兩處的戰事其實都不算是什麼大規模的戰事,隻能說是人口政治性遷移結合軍事威脅的舉措,再加上發生在山嶺之內,外界也不是那麼清楚的。
但祖郎、朱桓兩邊對山中蠻夷、山越動手之後的效果卻都很明顯,祖郎這邊就不用說了,這樣在山中針對蠻夷部族的強行遷徙,已經維續了近一年,隨著一批批的山中蠻夷遷移到山外定居,零陵、桂陽兩郡至少都增添了不下十萬人口。
當然,為了鞏固這樣的效果,在朱衛也是專門下令零陵郡、桂陽郡針對遷移來定居的蠻夷給與不少優待,比如派人教導他們如何耕種,甚至為他們提供種子、耕牛,在稅賦上也進行了三減五免之類的優惠政策。
然後,針對那些山中遷移出來的蠻夷村落,朱衛也用了類似相對自治的方式,任命蠻夷中原本部落長老為村長、村老、裏長之類的鄉間小吏,這樣就能減少漢人和蠻夷之間的矛盾,不會讓外遷出來的蠻夷感覺像是被漢人奴役了。
其實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朱衛這邊隻要管好那些部落長老轉變的鄉間小吏,給他們一些好處,便可以通過他們之手將遷移出來的蠻夷掌控在手了。
另外在朱衛的嚴令下,零陵郡太守劉度、桂陽郡太守趙範也是主動限製了郡內士族、豪強之類大戶人家對於蠻夷人口的覬覦,故而搬遷到山外的蠻夷感覺日子比山中好過,漸漸也就穩定下了心思。
這樣也可算棍棒和甜棗共用的手段了,而有些這些外遷蠻夷所過的好日子為範例,祖郎、龐統對山中其他蠻夷的征遷似乎也順利了很多。
至於江東朱桓這邊,有金奇、毛甘兩個原本的山越大帥為前驅,對於丹陽郡南部山嶺內的山越清剿征遷,自然也是非常順利的,不過這對於朱桓來說也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麵對會稽郡南部那些古越山嶺中的山越族,才是真正考驗他能力的時候。
借助這樣的手段,朱衛也是一點點充實著他在荊南、豫章、江東的人口基數,隻有人口基數提升了,才能為他帶來更多的稅賦,才能支持他進行中原爭霸之戰。
畢竟相對於南方之地,中原早已遍布著開發成熟的土地,也有習慣了繳納稅賦錢糧生存的庶民百姓,若是中原之地穩定下來,戰爭底蘊絕對強於中原之外的勢力。
這也是為何原本的三國時代,最終還是終結在了占據中原的司馬晉朝手中。
無論諸葛亮如何努力,憑借西蜀之地實在是沒辦法和中原的底蘊相比,所以就曆史而言,三國時期的西蜀、東吳勢力,隻能算是為華夏的整體發展,開發了一下南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