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成了廢城的長安(1 / 2)

漢時的長安城是在周、秦各代所建基礎上,結合了吉瑞天象風水而重新修築而成的。

故而這個長安城是由南而北的構造,整體呈不規則方形,看似正方形缺了西北角般,同時南城牆呈現南鬥六星構造,北城牆呈現北鬥七星構造。

在長安城的西牆南部和南牆西部,都有向外折曲而出的兩處鬥城區域,其實也都是皇宮區域的外延。

整個漢長安城占地約三十六平方公裏,鼎盛之時據說城中人口足有二十多萬,有“八街九陌,三宮九府,三廟十二門,九市十六橋”的說法,城內大道、宮殿的布局,皆是與城牆相平行的棋盤式格局。

長安城以南為貴,故而南部區域主要是天子皇宮所在,比如位於城東南部的長樂宮、西南部的未央宮都曾是西漢時天子聽政之所。

隨後再自南向北的蔓延過去,先是其他的皇室宮殿區域,接著是長安官員、貴族世家所居住的區域,最後到城北這邊,才是普通長安居民的居住區和市集區。

據說當時長安的普通居民被劃分為一百六十個閭裏,市集也有長安九市的說法,可見其繁華,可惜這一切都已經成為了曆史舊事。

隨著董卓裹挾著天子遷都長安之後,長安城便經曆了近十年的西涼禍亂。

可以說在西涼亂軍爭奪長安的時候,除了長樂宮、未央宮這種天子之居算是沒有人輕易占據外,長安城其他區域就完全成了西涼鐵騎的放馬之地。

如郭汜、李傕這些割據長安的西涼軍閥勢力,雖然不敢明目張膽的住到天子皇宮去,可長安城內那些官員、世家大族的宅邸,卻能毫無心理負擔的侵占了。

再加上漢獻帝還都洛陽的時候又帶走了大量的官員,長安城內原本官員、貴族世家的府宅大多被主動廢棄了,所以這些原本便擁有高牆大院的大府深宅,正好成了長安城內西涼亂軍占據的城內堡壘了。

可隨著各方西涼亂軍的互相攻襲,別說是什麼朝廷官員的府邸、世家大族的府宅了,就算是原本的長樂宮、未央宮這些天子皇宮之所,其實也已經在戰亂中被破壞的差不多了。

戰爭往往就伴就隨著文明的摧毀,再加上這年月的宮殿建築大多以木質材料為主,很容易會在戰亂中被火焰燒毀,故而在天子出走長安之後,留在長安城的西涼亂軍更是肆無忌憚了。

結果在戰亂中,長安城實際上已經成了一處廢城。

所以在關中動亂的後期,割據長安的軍閥如郭汜、李傕都不住在長安城內了,他們在城外尋找一些堅固塢堡來居住,反而讓他們可以有更好的安全感。

此時的長安城早已在混戰中,被破壞成了隨便什麼人都可以出入的殘破城市,雖然還能看到舊日帝都的高聳城牆,可別說是各處城門都沒了門戶能關閉,便是一些城牆區域已經坍塌,完全不能抵擋西涼騎兵的隨意通行了。

在這樣的亂局下,原本住在城北的長安居民百姓也早已為了逃避戰亂而離去,不是逃去了蜀地,便是去了荊州。

東漢本就是以洛陽為大漢帝都了,長安已是退居二線的城池,沒有了舊日的榮耀。

此前董卓帶著漢獻帝,強行裹挾洛陽百姓遷徙到了長安,才算是恢複了一些長安的人氣,但隨著董卓死去,長安的動亂開始,長安的人口便又快速流失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