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3、翼型陣、鉤形陣(1 / 2)

隨著朱衛軍這邊發出了進攻的號令,從朱衛軍的軍陣前方便有一支約五千刀盾手和弓弩手構成的混合軍陣,緩緩和大軍脫離,往對方軍隊方向慢慢衝殺了過去。

而袁譚、臧霸、劉備見朱衛軍直接派出了一部兵馬殺了過來,便從袁譚的青州軍中分出了同樣約五千多人的軍隊,也是緩緩往前衝殺了出去。

雙方的軍隊很快在戰場上相遇了,此時兩邊的兵卒也已經在衝鋒的過程中快速移動位置,分別布成了一個戰術軍陣。

朱衛軍這邊因為有兩千弓弩手存在,故而擺出了一個翼型戰術軍陣,也可算是雁形陣的變化,猶如當中一豎很短的山字,這是一個攻防兼備的軍陣。

也就是將承擔進攻的刀盾手主力放在兩翼,通過包抄衝殺的方式攻向敵方兩翼,而兩千弓弩手列成箭陣,穩穩站立在軍陣的根部,可以對正麵衝殺過來的敵軍釋放恐怖的箭雨。

繼而負責指揮戰事的將領則立於山字當中那短豎處,在他身後也有一部分刀盾手站立,負責在敵方衝近後保護後方的弓弩手不會直接遇襲。

而袁譚這邊的青州軍主要是以刀盾手為主,隻有一千左右的弓箭手跟隨,故而他們便在戰場上擺出了一個鉤形戰術軍陣,整體類似於一個U字,這是一個攻擊型的軍陣。

也就是正麵擺出密集的矩形刀盾陣快速向敵方衝鋒,而在兩側有著拖後的護翼軍,主要也是針對敵方雁形陣般的兩翼包抄衝鋒而設。

從這樣的雙方戰術軍陣布局而言,似乎是袁譚這邊的青州軍更具有攻擊性,也更具有針對性。

但這關鍵還是要看袁譚這邊的青州軍能不能頂著朱衛軍這邊兩千弓弩手所釋放箭雨,衝殺到朱衛軍的後方,若是他們頂不住,那邊會被箭雨射散了軍陣,從而讓朱衛軍兩翼刀盾手乘亂攻襲,一舉將他們給擊潰擊敗。

若是他們能頂著箭雨直接殺到弓弩手近前,那麼朱衛軍便會被截成兩半,左右兩翼的刀盾手失去了指揮,也很難對集中在一起的袁譚青州軍造成多少衝擊,反而可能被袁譚的青州軍給擊潰了。

按說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隻要能布成嚴密的盾陣,還是可以頂住敵方箭雨洗刷的。

故而就眼下雙方的軍陣布置來說,確實是袁譚的青州軍占據了戰術上的優勢,隻是具體還要看雙方軍隊兵卒的訓練度。

朱衛軍這邊自然就不用說了,借助三國遊戲係統的輔助,所有的兵卒仿佛已經將訓練的內容刻入了大腦記憶中,故而隨著軍隊向戰場的衝鋒,很快便已經形成了翼型陣。

兩翼的刀盾手也仿佛化成了兩塊盾牆,後方的弓弩手同樣是組成了前方弩兵後方弓兵的箭陣,所有的兵卒在神箭營部將陳武的指揮下,穩步往前移動著。

而袁譚的青州軍表現卻略微的差一些了,雖然在軍隊往戰場前進的過程中,明顯也是形成了陣勢,可兵卒移動走位還是有些散亂,繼而集中在中部的盾陣也因為每個人的步伐動作,而略微有些鬆散。

袁譚的青州軍是由一個叫做呂威璜的年輕將領指揮的,他是這次袁紹調撥到袁譚處領兵的部將,此刻他駕馬站立在前方的刀盾手後麵,口中不免大聲呼喝著手下將盾陣布置的更嚴密些,讓兵卒走的更為整齊一些。

不過,戰場上也由不得雙方停下來整頓,故而很快雙方軍隊便在戰場上觸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