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紹帳下的軍師、謀士本來就分成河北、南陽、潁川三個派係。
如今在袁紹幾次召集軍師謀士商議的時候,平日裏和沮授、田豐這些河北係謀臣屬於對立派的逢紀、郭圖、許攸等南陽、潁川出身謀士,為了打擊沮授、田豐在袁紹心中的地位,倒也是聯合了起來。
他們向袁紹提出可以留一部分兵力繼續駐守在黃河北岸,而袁紹自己則先行帶著大軍回歸鄴城修整,等天氣轉涼再行發兵攻打洛陽什麼的建議。
按照他們的說法,現在天氣炎熱,戰事一般不大會打起來,那麼將這麼多軍隊放在黃河北岸,一方麵是對後勤補給的壓力,一方麵也是人力上的浪費。
反正鄴城和這邊黃河北岸也不是很遠,河內郡又完全是袁紹的地盤,那麼袁紹主力撤回河北大本營,便能讓手下兵卒得到一定的休養,也能安撫現在的混亂軍心,等天氣轉涼大軍再行南下,其實也是不影響整體戰局的。
然後在黃河北岸這邊留下部分兵力,也足以威脅朱衛不敢輕易出兵許都,換一句話來說,就算是朱衛真的出兵去打曹操了,那對於袁紹而言反而是一個機會。
他們認為現在曹操還是具有一定自保能力的,那麼朱衛大軍若是攻打曹操,自然也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事情,或許就會被曹操拖著在潁川陷入僵持戰。
皆時袁紹趁勢再發兵南下,豈不是可以趁虛而入,趁著朱衛大軍都在和曹操糾纏之際,渡過黃河攻取洛陽,直接抄了朱衛的後路。
不得不說,袁紹手下的人才還是不錯的。
除了沮授、田豐這樣的超級軍師外,其他如逢紀、許攸、郭圖思考問題也能有理有節,現在他們針對眼下的戰局,提出了讓袁紹可以暫且撤兵以觀局勢、伺機而動的建議,同樣也算是有些道理的。
按照他們的說法,現在朱衛和袁紹隔著黃河對峙,其實是一種互相忌憚,是勢均力敵的對峙。
然而現在偏偏又是時逢盛夏,雙方都不願輕易動兵,可又不敢輕易退兵,其實也都有被架在了高台上下不來台的味道。
那麼與其這樣互相拱著浪費時間、浪費錢糧,不如袁紹這邊先退一退,先行回歸北方休整一下。
這樣朱衛是不會輕易退回南方的,朱衛已經占據了洛陽作為前沿陣地了,所以到時候朱衛隻會將目標轉向被打殘了的曹操,從而向曹操用兵以求中原之地。
可曹操雖然在之前損失了主力大軍,在地方上卻還是留有一部分餘力能自保的。
所以朱衛一旦對曹操發動了滅襲戰,自然要大動兵戈的全線壓上,而曹操也不是輕易就範之人,應該還是能對朱衛大軍產生一些牽製的。
那麼袁紹再伺機南下,或許就可以避開朱衛現在大軍集結黃河南岸的防禦力度,可以趁機攻破朱衛的黃河防線,打到洛陽這處朱衛的前沿大本營。
朱衛在許都這邊和曹操拚的兩敗俱傷,袁紹也就正好借以坐收漁翁之利,可以說這就是以退為進之策。
逢紀、郭圖、許攸提出的說法,即有迎合袁紹想著先行退兵回鄴城避暑的意思,又帶了幾分道理,給了一個看似不錯的計策謀劃,不免讓袁紹頓時意動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