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最近出台並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筆者反複閱讀,深受教益。綜觀《綱要》,這是一個洞悉國內外教育形勢,尊重教學科學發展客觀規律,既全麵細致又高屋建瓴,具有全局指導意義的綱領性文件。
一、《綱要》高擎教改大旗,吹響新一輪教改號角,非常及時,也非常迫切
凡是關心中國教育、關心國家發展的人,都會有一種同樣的焦慮:中國的現代化事業迅猛發展,現代化建設、科技創新、產業轉型、文化發展,對人才的數量和質量要求都已提升,而教育依然故我,在老路上遲緩發展。教育的“人才產出”和中國現代化事業發展對人才類型、質量的要求已產生嚴重脫位,顯然這已經成為影響中國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化強國的瓶頸性障礙。教育界有識之士對存在的一些問題已呼籲多年,但在管理者層麵、政策層麵,卻無人來痛下決心,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因而從小學到大學,舊有的應試教育模式陳陳相因,民族的巨大智力資源在浪費。建設世界一流的現代化強國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作為一個曆史悠久、人口眾多的大國,目前在科技原創、文化輸出、思想引領等方麵,與我國作為世界大國應有的地位和影響都還有一定差距。由於缺乏一流原創人才,發展因之放緩了腳步。因此,毫不誇張地說,教育改革實際上已成為關乎國運的大問題。現在教育改革做得如何,將決定未來20年後中國是否有世界級科技文化大師產生,從而使中國更具國際魅力和影響。
二、《綱要》的指導思想,把教育改革放置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下,站得高、看得遠,升華教育改革的意義,也向教育界提出了任務和目標
《綱要》第一部分(總體戰略)第一章(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第一款(指導思想)提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這段話是總綱,如能深刻領會、把握精髓,將為教改提供新的精神動力。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層含義:1.中國的教育事業,包括要進行的改革,總體目標是服務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教育事業所有方麵都要圍繞這個中心。2.教育的改革、發展,是正在建設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一部分,對此必須做出探索,無可回避。3.如何改革、如何發展,它沒有固定模式,沒有先定概念,它是開放式的、是流動發展的,隻要有利於培養一流人才,有利於中國建設一流世界強國,我們都可以探索。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這也不是一句套話。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在新時代的應用,它引導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經濟,繁榮文化,改善人民生活,使我們在短短30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鄧小平理論的最核心精神是實事求是、真抓實幹、務求實效。未來教育改革發展,也要遵循這樣一些基本原則,不作無謂爭論,關鍵看實效,看是不是對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化強國有利。 江澤民同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們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代表先進文化,更是對共產黨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怎樣起先鋒模範作用提出了要求。當然,教育改革發展也不能背離這些原則。胡錦濤同誌提出科學發展觀,就是要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是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進一步深化和發展,對如何“務求實效”,如何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如何實現這些目標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教育實際上是國家發展的奠基性工程,國家建設和發展的這些基本思想和原則,都必須貫徹執行,並且深入細化到每一個環節中。這樣的教育改革發展,才能循由國家發展統一目標,完成自身時代使命。
“指導思想”還提出,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這也是非常正確的。世界近代曆史的發展證明,一個國家的發展,人才是關鍵。人才的來源,即一個國家的教育。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最重要的因素,所有的科學技術進步,都是靠高水平的教育培養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中國要建設現代化強國,沒有自主創新的一流科技成果,這個目標是無法實現的。所以,要優先發展教育,隻有教育上去了,人口眾多才不是國家負擔,而是成為國家發展的動力。
三、《綱要》視野寬闊、思想解放,為未來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如果理解深刻,並貫徹執行到位,將引導中國教育走向新的發展高度,並為中國未來進軍世界一流強國打下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