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第10月食譜(1)(1 / 3)

一、基礎知識

1、何謂潛在性高血壓

潛在性高血壓是指機體內存在潛在性應激反應異常及調節障礙。這種人通常不呈現任何症狀,但在一定外因刺激下,則表現出血壓增高。

眾所周知,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是維持生命生存的重要條件。正常情況下,當機體受到外因刺激而引起調節偏離時,可以通過神經——體液的調節而逐漸恢複。從調節控製理論看,高血壓的發展過程,是機體在應激條件下產生的血壓調節偏離得不到恢複,並且繼續擴大,最後調節量從一個穩態轉變到另一個穩態的變化過程。由此推論,潛在性高血壓者,既然是容易發生高血壓的健康人,也就很可能是對應激容易產生調節偏離的敏感者。在選拔航天員時,如何排除潛在性高血壓者,把健康者選入航天員受訓行列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它可以減少淘汰率。國內用應激負荷試驗,即用精神緊張作為應激因素,提示機體內存在的調節障礙,通過多項指標綜合評定,可以排除潛在性高血壓。

潛在性疾病的研究,不但與提高航天員或飛行員的選拔質量有直接關係,而且對預防醫學也有重要意義。如果能早期發現潛在性高血壓,用一般保健措施(氣功、療養)即能給予調整,減少服藥治療的需要,這不僅能強身,還可以減輕家庭和社會負擔。

2、何謂頑固性高血壓

用個體化階梯治療方法,通常可以控製大多數高血壓病人的血壓。然而少數病人盡管接受全劑量的藥物聯合治療,其收縮壓特別是舒張壓仍持續升高。有的學者認為當3或4種降壓藥合理的聯用仍未能將血壓控製在19.9/13.3千帕(150/100毫米汞柱)以下時,應考慮到病人、醫生、門診高血壓、假性高血壓等原因。排除以上4種原因之後方可認為病人患有頑固性高血壓。

發生頑固性高血壓的原因比較複雜,有的病人是單因素的,例如用利尿劑降壓常常是血壓控製較差的一個原因。有的病人是多因素的。

頑固性高血壓的原因:

(1)藥物治療未能堅持。

(2)與藥物有關的:(1)劑量太小。(2)不適當的聯合使用藥物(如兩種中樞作用的腎上腺素能抑製劑)。(3)快速滅活藥物(如肼苯噠嗪)。

(3)其他藥物的作用:(1)擬交感神經藥。(2)抗抑鬱藥。(3)腎上腺類固醇。(4)非類固醇抗炎藥。(5)減輕鼻黏膜充血藥。(6)口服避孕藥。

(4)伴隨情況:(1)體重增加。(2)過度飲酒,每日超過30毫升。(3)腎功能不全。(4)腎血管性高血壓。(5)惡性或急進性高血壓。(6)高血壓的其他原因:

(5)容量超負荷:(1)不適當的利尿劑治療。(2)攝入鈉鹽過多。(3)來自水瀦留。(4)進行性腎損傷。

二、診斷方法

1、動態血壓監測包括的內容

動態血壓監測內容包括以下兩個方麵。

(1)血壓的變異性:是指血壓在一定時間內的波動範圍。一般觀察24小時內血壓波動的範圍,當然有人觀察1個月、半年或1年內的血壓變化。正常情況下,高血壓曲線有一定規律,即24小時血壓波動曲線呈勺型,而高血壓曲線呈非勺形,多示夜間血壓增高,應采取相應措施醫治。

(2)在各種活動條件下血壓的變化:如走路、上樓、跑步、餐飲、工作、看電視等情況下血壓值的改變。這對臨床使用降壓藥以及預防高血壓的發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有人在飯後血壓增高,那麼在飯前服用降壓藥較為合適;如果跑步時血壓增高,病人不宜跑步,最好是散步。

2、動態血壓監測對高血壓診斷和治療的意義

(1)動態血壓監測對高血壓診斷的意義

(1)臨床上有一些高血壓病人的血壓僅在5:00~6:00時或17:00~20:00時升高,就醫時測血壓不高,因為在診室測量血壓隻是偶測,不能代表全天24小時血壓,所以即使診室血壓正常,仍有部分高血壓患者漏診。而24小時血壓測定就能彌補偶測血壓的不足,在血壓高峰時間進行測量,使更多的高血壓患者避免漏診,及時得到治療。

(2)通常正常人和高血壓患者夜間睡眠中血壓均有下降的規律,但在部分繼發性高血壓或複雜高血壓患者中表現出夜間血壓水平不下降或略有下降。因此使用24小時監測血壓的方法,可及時了解到夜間血壓水平變化情況,有助於高血壓的鑒別診斷。24小時血壓平均值、夜間血壓平均值與沒有接受治療的高血壓病人的心、腦、腎等器官是否有損害呈線性關係,即平均收縮壓和舒張壓越高,並發症的嚴重性就越大。

(3)眾所周知,有部分正常人見到醫生後,特別是當醫生給他們測血壓時,精神很緊張,很怕血壓高,醫生測量結果往往血壓真的就高了。這種現象醫學上叫“白大衣現象”。而24小時動態血壓測量法就能避免這種現象,也就是在24小時內見不到醫生的情況下,進行24小時血壓監測,其測量結果往往血壓在正常範圍內。

(2)24小時血壓測量對治療的意義

(1)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可發現高血壓患者在一天中是什麼時候血壓升高,這樣可以根據血壓高峰時間用降壓藥。比如,患者血壓高峰時間在16:00~18:00,則可根據降壓藥物特點,提前服藥,以得到最佳療效;特別是應注意夜間血壓水平狀況,因為無論是正常人或高血壓患者夜間血壓均偏低,如果不合理用藥,易使血壓更低,導致腦血栓形成或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因此應正確掌握晝夜血壓變化規律,藥物在體內降壓高峰時間,使患者在血壓高峰時也能將血壓維持在正常範圍,血壓低峰時也不出現低血壓,最大限度地減少靶器官損害,有效地預防並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