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九曲山水庫(1 / 2)

我們倒是沒有直接去九曲山,因為到安徽境內的時候天就大亮了,車子去了鎮上,一行人填吧了兩口,直接就找了個賓館住下了。

把東西都安置妥當,我們算是簡裝出行。受到肉靈芝時間的影響,九曲山上還在戒嚴,隻不過相比之前要鬆懈不少。我們從山腳繞到山腰兒,瞅見幾個才搭建不久的崗亭,崗亭裏都有荷槍實彈的軍人站著,因為目的不純,我們根本不敢大搖大擺,所以從頭到尾都是躲著走。

東躲西藏的打了半天的遊擊,總算是來到了山後,上回來的匆忙,走得也匆忙,壓根兒沒去留意這片水庫,此時再看,周遭山體環繞,這偌大一塊透明藍鏡猶如嵌在掌中的炫目寶石,或許是因為我現在已經有了心理暗示,所以怎麼看怎麼不一般。

“這麼大的湖,咱們從哪兒開始找?”

二大爺從懷裏掏出事先準備好的落貼副本,用放大鏡瞅了半天,指了指左手邊三百米開外的一座從山體上橫裂出來的巨石,“去那兒看看。”

這是一片原生態水庫,根本沒有繞行的路,我們在亂石中磕磕絆絆,走得很是吃力。

當初那些“老幹部”一個個的都拚了命的想要維護好它,原因是下遊的城鎮還有數十萬的人口,但這回倒是歪打正著的便宜了我們,隻要水質沒有問題,那還不隨便我們折騰?

走了十多分鍾,我們一行人在巨石下方停了下來,王修謹摸出羅盤原地繞了兩圈兒,口中念念有詞,“坎位為土,離位為水,紫氣由東走西,臨乾位,清風化煞。應該是在我們身後。”

我回身看了看,是一麵絕高的山壁。幾乎是成九十度角豎立的那種。岩壁上光滑無比,連根兒藤蔓都沒有。

太幹淨了,奇怪就奇怪在太幹淨了。

安徽的氣候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注定多雨,所以安徽境內絕大部分的山都是綠茵成片的,相比之下眼前這個就太突出了。我當時就把想法說了說,六大爺連連點頭,“氣候不氣候的咱不知道,但臨著這麼大一片湖,水汽浸透是肯定的,有水就有蘚,有問題。”

“這裏陽氣太足了,沒有東西能生長。”二大爺沉吟著說。

聽到陽氣足,我不由發問,“難不成不是墓?”

王修謹把羅盤收了起來,一邊兒往山壁低下走,一邊兒說:“是墓,而且是個大墓。”

我墜在他的屁股後頭像是個好奇寶寶,“怎麼說?”

“這地方後倚山,前傍水,風水學看山勢,看水勢,前者看得是藏不藏風,後者看的是順不順水,兩者皆有就是風水寶地。可在我們道家的理論中,山屬陽,水屬陰,山水並作,稱為陰陽交彙,眼前這麼大一片活水,必須要有定水定穴的點兒,才能使陰氣順行,陰陽不移。做到這一點,絕對是大手筆。”王修謹這時候已經停下了,仰著頭,看著近在咫尺的山壁,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開這墓的人,一定不是普通的風水師。”他最終斷言。

“那,咱到底要怎麼進去?”我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就應該在這附近。”

書生已經不在了,要是他在,應該可以分辨出具體的方位,王修謹的道家理論雖然有些用,但並不如何對口,判斷出大致的位置已是極限。

黑子在邊上聽得雲裏霧裏,到這一句,才知道接下來要一寸一寸的找了,他是最缺耐心的,一幹細致活兒就腦仁疼。索性就跟在了我的屁股後頭,半找不找的晃蕩起來。

這一麵山壁,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橫亙了近五十多米,我在不斷尋找的過程中,還意外的發現了很多刀斧的痕跡,居然還是人為開鑿的?這麼高的山,硬生生被人打磨出來這麼一塊鏡麵,工程之大就不談了,隻是讚歎墓主的大氣魄。料想這裏的風水一開始應該是不如人意的,這是硬生生的劈山斬石,造出來的一個風水寶地啊!

要說我也在上麵下了足夠的功夫,整整一個鍾頭,就是沿著山壁來回的走,來回的摸,就是沒有發現什麼貓膩。就連被大家寄予厚望的二大爺也是一般,到後來,大家都開始懷疑,是不是王修謹把地方給劃錯了?

這人到也不怕被質疑,因為他底氣十足,如果有入口,那就一定在這兒。

我沉吟了一下,“會不會是在水下?”

這麵山壁可不光有水上的部分,水下同樣也有,如果說貓膩就在這兒,那麼水下的部分就不能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