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康京國都(1 / 2)

王朝的皇宮一直是平民百姓遙望而不可及的聖地。集文化、商業、以及政治領域空前繁榮的康王朝國都“康京,”這個天下心目中的理想聖地。有著魔一般的魅力康京國都,是天下平民百姓,商業大亨以及書香門第都以見識康京為尊。“因為康國的王朝皇宮就落在此地。”也許神聖不可侵犯就是如此吧。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大臣們都跪下行跪拜之禮。“眾位愛卿平身!”康國皇帝道。

這個就是康王朝第十四位皇帝“李貞”。(關於官位的排名我就不一一述說,我筆下康國帝國官階是按照清王朝一一兌現的,我會在文章中注明級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見大臣無話言語,李貞對馬太監使看一個眼神,老馬立即會意!“有事啟奏,無事退朝”馬太監道。

這時(正一品光祿大夫)——張良站了出來。

張良是一位三朝元老,年紀六十有餘。他是李貞的良師,在張良看來三十歲上下的李貞還是和小孩子一般,當然這個隻是一種情懷。

張良道:“如今我國繁榮昌盛,四海升平;但是士農工商的階級劃分嚴重;聖上可以借此機會做一些改變性的事,讓天下人有所啟發豈不美哉!”

李貞當然知道這個老家夥打的什麼主意。張良是他的良師也是心腹,改革一直是李貞的心願,作為帝王來說這是一件很實際的事情,哪怕你的文采如何的出神入化,還是離不開商人離不開錢。但也知道張良作為文官第一榜首肯定不能明著去支持,隻能暗地的配合他。

“要知道文官乃天下讀書人的榜樣,如果與錢混為一談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張良的心裏非常明白這點。”

果然張良的話一完,大廳就已經議論紛紛熱鬧非凡。

不過反對的聲音就隨即而來,他就是(從一品榮祿大夫)——吳孟達,這個家夥一直就是和張良唱對台戲的人。吳孟達不滿先帝把光祿大夫給他,所以就把矛頭指向了張良。張良也是苦笑不已他知道當年先帝的心腹是吳孟達,但是帝王心術誰又能知道幾分……

吳孟達反對道:“國家應該以安定和諧為主,既然士農工商是天下人分化出來的,我們應該以天下人的意願為主,這樣才是能保我康國江山萬萬年,希望聖上以國家為重。”吳孟達和張良是同一時期的人物,年紀上下差不多的樣子,隻不過頭發沒有張良的黑,估計是想多了。

李貞的眼睛望向了二品資政大夫趙信,趙信作為皇帝的紅人當然是義無反顧的支持了,傻瓜都知道要支持,不然自己還混個屁,自己的吃的用的都是皇帝給的。趙信說道:“既然有支持和反對,我看完完全全可以做一個大膽而又不傷文雅的嚐試。”

“什麼嚐試”?李貞帶著疑問說道。而且文武百官的眼睛都望向趙信,趙信不慌不忙的道:“鬥茶、品茶、以茶為代表作一首詩,這樣不僅可以很好的把士農工商巧妙的結合,也可以讓無數才子一戰成名,兩全其美的事情何不值得去嚐。”聽完趙信的話文武百官沒有一個出來反對,何況當官的沒有和商人有來往,你會信?肯定不會啦~又不是“豬”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