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鎮裏麵更是殘破不堪,而且鎮外的矮牆處處倒塌,許多房屋被夷為平地,好像經曆了一場大洪水,遠處有些房屋似乎被點燃,火已經熄滅,還冒著輕煙,隱隱可見許多人正在忙碌。
“同學們放慢腳步,做好殺妖準備。”
所有人急忙開始備戰,護衛隊員也開始拔刀、挺槍、取箭,秀才們也拿出懸空板,把筆蘸好墨汁。
與此同時,所有人都看到前方竟然有十幾個妖物,向著這裏奔來。
護衛隊長蔣聰作為臨時指揮,道:“發現妖物!減慢腳步,做好禦敵的準備。”
刀盾兵和槍兵保護住眾人,秀才在中,所有的弓手在最後。
隻見八頭已經化形了的魚妖,加速衝了過來。見此情景,凝重緊張的氣氛猶如無形的罩子扣住所有人,賀韜甚至有些呼吸困難。
很快蔣聰開始發布命令,“是三頭妖兵和八頭妖民,都是魚妖,在陸地上戰鬥力不強,大家不用怕!”
“三位先生寫《詠刑天》,我寫《無衣.與子同袍》,其餘人等他們靠近,然後根據自己的書寫速度決定什麼時候寫《易水歌》攻擊!每五個秀才攻擊一頭妖民,剩下的長槍兵配合著弓箭手解決其他妖物。”
出口成章雖然可以不用寫字殺敵,但缺陷是不能被筆墨等力量增強,所以大多數舉人殺敵還是用紙上談兵,而出口成章隻能在緊急的戰鬥中使用。
這些化形期的魚妖已經能直立行走,並且手握骨叉,體形巨大,最小的一頭也有兩米多,最高的那三頭魚妖甚至有八尺之高。
這些魚妖有的一身青色魚鱗護體,而且都是魚頭巨大,雙目亮的如火把,張開大嘴的時候露出滿口銳利的牙齒,異常恐怖。
三位縣學的先生和蔣聰已經開始提筆寫字,用的都是書寫最快的草書,周圍的天地元氣被四個人自身的才氣引動,隨著筆墨送入紙上。
三位先生寫的是陶淵明的名篇《詠刑天》。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誌固常在……”
精衛生生世世填海,刑天無頭依舊死戰,《山海經》中的兩個人物的精神亙古長存,在陶淵明的筆下化為強大的振奮詩。
詩成,無火自燃,化為點點白光落在所有人的體內。
賀韜立刻感到自己的鬥誌昂揚,靈光也化作刑天虛影,立於眾人頭頂。此時賀韜心中沒有絲毫的膽怯,同時頭腦清晰,仿佛繼承了戰神刑天的戰鬥能力。
而蔣聰的《無衣.與子同袍》字太多,還沒有寫完。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這首選自《詩經》的詩篇流傳極廣,講述了秦人共同抗敵的決心和場麵,原名為《無衣》,但因為《詩經》中有兩首《無衣》,這首又是增護詩,名為《無衣》不妥,故改名為《無衣.與子同袍》。
《無衣.與子同袍》完成後,賀韜立刻覺得一股無形的力量湧入衣服內,讓衣服變得更加緊密,防護能力更強。
那些士兵身上的鐵甲泛著幽幽的冷光,有天地元氣注入鐵甲,普通妖民和普通武器已經無法將其穿透,隻有妖兵才能在多次攻擊後擊穿護甲。
隻是,為首的那頭魚妖兵手裏拿得不是骨叉,而是一根巨大的狼牙棒,拖在地上奔跑的時候發出沉重的聲音,在地麵犁出一道深深的痕跡。
這頭青魚妖兵眼睛黑白分明,但在頭頂,有一縷清晰的血氣升騰。
這是妖族吃過人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