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先食龍肉 後食龍須(1 / 1)

先食龍肉 後食龍須

食趣·文化

作者:周禮

開封不僅是一座古老的曆史名城,也是一座美食名城。開封彙聚了眾多的美食佳品,諸如:開封灌湯包、套四寶、清湯東坡肉、白扒豆腐、鹵煮黃香管、溜魚焙麵等,其中最負盛名的可能當數溜魚焙麵。

溜魚焙麵,也稱鯉魚焙麵,是開封的一道傳統美食,也是河南的十大名菜之一,由“糖醋溜魚”和“焙麵”兩道菜組合而成。據說,此菜的創立與慈禧太後有很大的關係。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後倉皇逃竄,途經開封。開封府衙著名廚備膳,奉上“糖醋溜魚”,光緒和慈禧太後食後,連聲稱讚。光緒稱之為“古都一佳肴”;慈禧高興地說“膳後忘返”。隨身太監手書一聯:“溜魚出何處,中原古汴梁”賜給開封府以示表彰。1930年前後,開封名師最早將用油炸過的“龍須麵“,蓋在做好的“糖醋溜魚”上麵,創製了“糖醋溜魚帶焙麵”,深受顧客歡迎。將二者合而為一,既可食魚,又可以麵蘸汁,故別有風味。其後,該菜逐漸傳開。

在製作溜魚焙麵時,其材料的選擇十分講究,正宗的溜魚都是使用開封黑崗口至蘭考東頭這段黃河出產的鯉魚,並且個頭不能太大,一斤左右最為適宜。將鯉魚去鱗、鰓和內髒後,剪去魚鰭,用刀將魚的兩麵剞成瓦楞花紋,抹上用雞蛋、鹽和澱粉調成的漿,再放入油鍋中炸透。然後著手準備芡汁,將白糖、香醋、薑末兒、蔥花、料酒、食鹽等調料放入開水中,並用旺火熱油烘汁,等到油、糖、醋汁全部融合,再淋到炸好的魚身上。

接著就是製作焙麵。所謂焙麵,其實就是我們平時常吃的“龍須麵”,隻不過開封的焙麵不是用機器生產的那種,而是手工製成的細若發絲的拉麵。《如夢錄》載:“明代開封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所謂‘龍抬頭’之日,‘筵客吃龍須麵,節禮送麵’,為呈吉祥,官府、民間都以細麵相贈,稱之為‘龍須麵’。”起初,“龍須麵”是直接經水煮後與溜魚合在一起食用,後來,為了使“龍須麵”不泥、不粘、不亂,也為了使口感更好,人們作了一些改進,先將“龍須麵”經油炸至金黃,使其蓬鬆酥脆,然後再配上特製的汁液,並稱之為“焙麵”。

最後將做好的“糖醋溜魚”和“焙麵”合在一起,就做成了風味獨特的溜魚焙麵。觀其色澤,如柿子般鮮紅。吃在嘴裏,外酥裏嫩,酸甜可口,唇齒溢香,口舌生津,令人回味無窮。當然,更重要的是其食趣,魚代表了年年有餘,而麵則代表了健康長壽。吃溜魚焙麵,是先吃過糖醋溜魚後,再把溜魚汁重新烘過,之後把焙麵倒上蘸著吃,具有魚肉鮮嫩,焙麵香酥的特點。

魚肉的嫩與焙麵的酥相得益彰,深得中國人陰陽調和的真諦,如此美味不受歡迎才怪。難怪食客們在嚐罷了溜魚焙麵後,會因為喜愛之情給這道菜加上一句有些誇張的評語:“先食龍肉,後食龍須。”

責任編輯/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