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舊故裏草木生(1 / 2)

(新人新書新上傳,求個彩頭~~我特別希望大家給我幫助,你們給我一份愛,我會還你們*****的~~^_^~~)

農曆五月五,中國傳統的端午節。

此時正值“香港回歸”的一九九七年,京師悠長的梅雨季節早已過去,眼下是太陽高懸,照得到處明明晃晃的盛夏。到了端午節這一天,更是家家戶戶都開始了吃粽子、插蒲艾、吃五毒餅、喝雄黃酒的習俗。

五毒餅是人們為端午節特製的一種圓形糕點,上麵印著五毒之“蛇、蜈蚣、蠍子、蜘蛛、蟾蜍”的圖案。據說吃了它可以增強抵抗力,滅蟲免災。端午節喝雄黃酒也是很有“說道”的。在“白蛇傳”的故事裏,有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真身的橋段。因此,人們認為蛇、蠍子等害蟲可由雄黃酒破解。大人喝完雄黃酒後,還要蘸著雄黃酒抹在孩子的耳朵、鼻孔處,以驅邪避害。

隻是這兩者,也隻有一些老京師人才會去做。

老京師人的端午節從五月初一就開始了,會一直持續到五月初五。婦女要佩戴紅絨花,到正午時分要把紅絨花摘掉,扔在路邊,據說這樣就可以扔掉身上的晦氣。孩子們身上的“繒子”和“葫蘆”成了小媳婦們相互炫耀的資本。

有守舊的,家家都要在大門上貼上鬼王鍾馗、祛瘟之神孫天師的畫像。等到初五,人們要用毛筆蘸著朱砂給他們點上紅色的眼睛。老BJ人稱作“朱砂判兒”。

當然,這個節日也還有“女兒節”、“五月鮮”的說話。可這一天於家住前門外大柵欄的老開一家,卻又別有期盼。

老開一家,本是江南曲藝世家。

抗戰末期走投無路,稀裏糊塗就流亡到京師。本來打算跟隨國黨一起逃到台北,已經跟一個軍官說好了,大半財產都給了軍官,臨到上船時卻被拋棄沒跟上船。後來聽說那一艘太平輪出海沒多久就沉沒了,驚得“老老開”一身冷汗,認為這是祖宗護佑,就留在大柵欄住下了,這一紮根就是五十多年。

開姓聽著似乎很陌生,在“百家姓”裏考究起源卻是大有來頭:

開姓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公子開方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通誌-氏族略-以名為氏》記載,春秋時期,齊桓公薑小白在賢相管仲、鮑叔牙的輔助下,采取了一係列改革,使國家日益強盛,齊桓公也成了諸侯中的霸主。齊桓公身邊有一非常得寵之臣,那就是開方,開方之後有支庶子以開為姓,就是現在的開氏。

老開一家非大戶,對傳宗接代尤其重視,可惜數十載都是一代單傳,到了老開這一輩也沒能例外。三十好幾才生了個兒子小開。小開生在新中國接受新教育,人長得俊俏,又有文化,娶個媳婦也是溫潤賢良,更是早早的給開家留後,生了個大胖小子叫小小開。

一家人生活美滿,妻賢子孝。還用家中餘財開了個茶樓,生意也不差。老開閑暇時耐不住寂寞,也會在茶樓裏給顧客唱幾出折子戲、說幾段相聲,優哉遊哉好不愜意。可這樣的生活,似乎老天爺都要嫉妒,在“小小開”十歲那年,在路廣車稀的京師大道上出了車禍,一家五口隻剩其三。

小開夫婦二人在危急關頭用性命護住了兒子的腦袋,才沒讓開家就此絕後。

白發人送黑發人,小門小戶出了這樣的禍事,街坊鄰居都以為開家要一蹶不振了。就連老開的老伴也受不了刺激,跟著去了。老開更是想死的心都有了,在兒子的祭日裏想不開,偷偷買了瓶農藥,準備了卻殘生。幸好被“小小開”發現,及時一腳飛踹,踢翻了藥瓶子。

說來也怪,此前的小小開長得是個小胖墩,談不上聰明伶俐。一場車禍之後卻似開了竅,能言善辯,說話也老氣橫秋。因為爺爺有“前科”,他小小年紀就操持起家中大小事,不但把輕生爺爺教育的好好的,還讓家裏茶樓規模翻了數番,現在的“開心茶樓”已經是整個大柵欄最大的民國風茶樓。

這茶樓的位置極好,臨街而立,坐落在南北通衢大道的路東。

早年間是處銀樓,那可是京師知名的大買賣。後來幾經轉手,先後開過布紡、鞋鋪、米店,最後落在了老開一家手裏直到今日。早前茶樓不叫“開心茶樓”,聽說是一名知地理曉風水的能人給起了個好名號,叫“東興樓”。之後戰爭來了,樓沒興起來,還差點禍害了老開一家。

“小小開”以少主人的身份少年當家之後,重整舊業、振奮精神,就任性的改了名,說是衝衝晦氣。樓簷下新懸的那塊“開心茶樓”匾額,就是證明:藍底金字,鐵畫銀鉤的字一個個都有茶盤大,外麵還圍了一圈祥雲的花邊,很是耀眼。

結果還真興旺了起來,樓裏添桌椅添茶爐添夥計,還開了餐飲服務。

每逢周末,必有梨園的角兒來唱上一出。最近兩年,小小開更是不知從哪找來一個相聲團隊,每周必說上一通相聲。聽說是東邊一個叫“德雲社”的相聲團,租了一間講堂買票20塊錢專門說相聲。隻是聽眾聊聊。說一天能有幾個觀眾就算不錯的,生意不景氣,被“小小開”輕易請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