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

考點·演練

作者:福建一考生

【高考佳作】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徜徉於幽僻峻峭的空穀中,或許你會禁不住脫口而出李太白的詩句。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大美,怎不令人嘖嘖驚歎?理應好好賞玩才是。但是,有的人想到的卻是“棧道橋梁”,欲使天塹變通途,這未免大煞風景。在我看來,其思想深處的急功近利之心,倒值得警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其實,多留幾座空穀,讓人們得以與之詩意共處,未嚐不是賞心愉情的好事。

素材運用亮點1:開篇引用李白《蜀道難》中的詩句,扣合試題材料中“懸崖絕壁”這一關鍵詞,並以簡練的語言比較闡發麵對空穀的想法的異同,褒貶分明;又引《論語》中的名句,順暢地生發出議論的主旨。善於活用語文課本中的素材,而且用得妥帖、自然,值得借鑒。

那種一提到空穀就想架橋修路的人,是不是該沉靜下來,好好想想:有多少自然本真的風景毀在他們自以為是的所謂“人定勝天”的盲信?在狂轟濫炸、開山填穀的運動中,毀棄了多少絕世珍奇的幽美,放逐了應有的敬畏自然的誠心?是否料想到他們的子孫後代終將在未來的某一天遭到自然的報應?

在當下這樣一個物欲橫流、人心浮躁的時代,人在雄奇壯偉的大地江河麵前,時常表現出的是愚昧無知。他們的生存字典裏早就剔除了可持續發展、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平衡等等關鍵詞,向著青山綠水巧取豪奪,那種敲骨吸髓、涸澤而漁式的榨取,已經讓地球不堪重負。

素材運用亮點2:這一段聯係當下社會現實,運用概括舉例的方法,指出忽視可持續發展、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平衡等基本法則的惡果,分析了不懂得敬畏自然的危害性,針對性強,有批判的鋒芒。

海德格爾有言:“人詩意地棲居於大地上。”而我以為,倘若世人都如那些麵對空穀即想架棧道築橋梁式的愚頑固執,大地或恐將難覓詩意。唇亡則齒寒;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哉?假如我們想繼續擁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份恬淡,想不再錯失“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的那份坦蕩,想挽留住“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那種壯觀,那就要在某些個利欲熏心的大自然的“逆子”作出草率魯莽的決定之前,先給他來一記當頭棒喝:“敬畏自然!”

素材運用亮點3:本段先引海德格爾之名言,然後反向闡明“麵對空穀即想架棧道築橋梁式的愚頑固執,大地或恐將難覓詩意。”這一道理;接著引用成語,表達了破壞自然生態的惡果,語句凝練而雋永;最後又引用古詩詞名句,用假設排比句式,反複強調“要敬畏自然”這一主旨,文采斐然。

君不見,雲南麗江玉龍雪山架設三條索道,直入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每小時單向運送客流量就達426人。這些索道的建設和運營,導致大量遊人湧入,使亙古冰川遭到破壞,部分冰川開始融化;高山植被和野生花卉被遊客踐踏、破壞;野生動物數量銳減,當年規劃時尚存的珍稀動物現已難尋蹤影。類似因人類過度開發致風景被毀,生態失衡的現象,比比皆是,觸目驚心。為什麼此類短視的規劃與實施竟然得以暢通無阻?根源還是在於“敬畏自然”之心的缺失,“保護自然”之策的不落實。

素材運用亮點4:本段緊承上文,舉雲南玉龍雪上架設索道直入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而使得風景被破壞、生態失衡這一典型事實論據,進而指出短視的規劃與實施根子在於“敬畏自然”之心的缺失,由表及裏,分析深入。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是時候了,妄言“征服自然”的人們,應該學會謙卑地向大自然折腰。這種折腰,絕非是聽任自然的擺布,而是與之詩意的共生、和諧的相處。因為我們應該相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閱卷現場評析】

本文由材料中麵對空穀就想到棧道橋梁而引發關於人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詩意棲居於大地的思考,立意頗有現實針對性,不乏批判鋒芒。文章起、承、轉、合,層次分明,分析深入、透徹。首段點扣材料,指出懷有“棧道橋梁”之想法者的功利心,進而亮明主張:多留幾座空穀,讓人類與之詩意共處;二三段概括議論功利主義者損毀自然的惡果與思想痼疾;第四段進一步闡述人要想詩意地棲居大地就必須學會敬畏自然的道理;第五段舉出現實社會過度開發、侵損自然風景的典型論據,並予以精當的分析;結尾段呼籲人們謙卑地向大自然折腰,與之詩意共生。除了立意精準、思路清晰之外,本文語言表達也較為老練,詩詞名句、哲人箴言,引用得當,豐富了語言,充實了內容;句式調用靈活,長短結合,整散交錯,情理並茂,不少語句精警、雋永,耐人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