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辨清體質好養生(1)(1 / 3)

第一節 《黃帝內經》中秘藏體質養生的智慧

《黃帝內經》最早涉及體質養生

近年來,伴隨著中醫體質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體質養生也逐漸成為眾多養生愛好的追捧的熱點。然而,在關於體質養生的認識上,人們卻普遍存在著一種錯誤的認識。在大多數人看來,體質養生是中醫理論新興的一種養生觀念,在古代中醫裏是不存在的。事實上,早在《黃帝內經》中便已經有了體質養生,並且在後世不斷發展,而現代意義上的體質養生學隻不過是把前人的經驗進行了總結並重新細化分類罷了。

在《黃帝內經》中,雖然沒有出現“體質”這個名詞,但其中有關體質的論述、介紹和養生方法卻已經相當廣泛了。我們翻開《黃帝內經》,無論是從體質的形成、體質的分類,還是從不同人群體質差異等方麵,都能找到相關的論述。

比如,在《黃帝內經·靈樞·陰陽二十五人》中便根據人的形體、膚色、認識能力、情感反映、意誌強弱、性格靜躁以及對季節氣候的適應能力等方麵的差異,將人的體質分為了木、火、土、金、水五大類型,可以說,這是傳統醫學對人體體質的最早分類。具體來說,這五大類型的體質分別具有以下特征:

1.木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中把這類人同五音中的上角相比類,與天上的東方蒼帝相似。他們一般蒼色,小頭,長麵,大肩,平背,直身,手足小,有才氣,好勞心,力氣小,常為各種事務憂心勞神。他們耐春夏,不耐秋冬,感受了秋冬的不正之氣就會生病。這一類型的人,屬於足厥陰肝經,他們的體態是優美的。另外,木形體質的人還可以分為“太角”、“左角”、“鈦角”、“判角”四種類型,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2.火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把這類人同五音中的上徵相比類,與天上的南方赤帝相似。他們一般赤色、齒本寬,尖臉,小頭,肩、背、胸、腹各部發育都好,手足小,腳步穩,走路快而且搖晃肩膀,背部肌肉豐滿,好使氣,輕錢財,不輕易相信他人,多疑慮,見事明白,容顏美好,心急,不能長壽,往往暴亡。耐春夏,不耐秋冬,秋冬時容易感受不正之氣而得病。這一類型的人,屬於手少陰心經,其情態為誠實可信的樣子。另外,火形體質的人也可以分成“質徵”、“少徵”、“右徵”、“判徵”四種類型,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3.土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把土形體質的人同五音中的上宮相比類,與天上中央一方的黃帝相似,他們一般黃色,圓臉,大頭,肩背發育好,大腹,大腿、小腿長得好,手足小,身體多肉,上下勻稱,走路腳步穩,舉足輕,安心,愛做對別人有利的事,不喜好權勢。耐秋冬,不耐春夏,春夏時常感受不正之氣而得病。這一類的人,屬於足太陰脾經,其表現是誠實厚道。另外,土形體質的人還可以分為“太宮”、“加宮”、“少宮”、“左宮”四種類型,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4.金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把金形體質的人同五音中的上商相比類,與天上的西方白帝相似。他們一般方臉,白色,頭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小,足跟處骨頭像是要露出來,骨輕,為人清廉,辦事不拖遝,外表柔靜而內實悍勇。耐秋冬,不耐春夏,春夏時常感受不正之氣而得病。這一類的人,屬於手太陰肺經,其特點是自帶果決敢斷。另外,金形體質的人還可以分為“右商”、“鈦商”、“左商”、“少商”四種類型,各自有不同的特點。

5.水形體質人

《黃帝內經》把水形體質的人同五音中的上羽相比類,與天上的北方黑帝相似。他們一般黑色,麵部不平整,大頭,麵頰寬,肩小,腹大,手足小,行走時身體搖擺,自腰至尻距離較長,背部也比較長。耐秋冬,不耐春夏,春夏時常感受不正之氣而得病。這一類的人,屬於足少陰腎經,他們的身上常常是汗津津的。另外,水形體質的人還可以分為“大羽”、“少羽”、“桎羽”、“眾羽”四種類型,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總之,五種類型的人有二十五種變化,彼此各有長短。由此可見,《黃帝內經》關於體質的分類是非常嚴謹的,這就為現代體質專家進行體質劃分提供了很好的依據。誠然,現代體質養生學已經發展比較完善了,並且也適應現代人的體質現狀,但是想一想在數千年前《黃帝內經》中便已經有如此完備的體質理論了,我們也就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了。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