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馨怡的爺爺可以是她在那個家庭裏麵唯一的支柱,可以是上天就是喜歡如此作弄人,她的爺爺抵抗不了生命的規律,離開了人世間。
她那個時候還小,不知道失去爺爺之後對自己來說意味著什麼,但是,很快她就遭受到了不可磨滅的記憶。
徐方從瞿馨怡的話裏依稀可以猜測的出來,瞿馨怡她的家族是一個極其封閉的大家庭,很有封建傳統的味道,而女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地位是極其卑微的,她沒有任何的仰仗,會被當作一件物品,隨意的處置。
而瞿馨怡麵臨的情況也正是如此,她的奶奶年邁已高,而且為人極其的封建,對瞿馨怡一點都不喜歡,更加別說撫養她了。
一直認為她是家裏的掃把星,克死了父母,現在還克死了爺爺,更加不願意與她有過多的接觸。
所以瞿馨怡就成為了一個大家庭裏麵的野孩子,被分配到了一間狹小的庫房裏麵去生活,每天每夜幹著大人應該承受的勞務。
而這還不算什麼。
雖然她那個時候年紀很小,但是長的十分可愛,臉蛋也十分惹人討喜,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同齡小孩的妒忌。
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會欺負她,罵她是沒人要的野孩子,這在她的幼小心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也讓她比其他的小孩成熟的更多,因為經曆了更多,她的生活好像就是在白眼與謾罵的交叉中度過的。
“前麵有一個服務站,你想要休息一下嗎?”第一次,徐方沉默的聽著瞿馨怡說話,她說了很多,就像似在給徐方講了一個故事,她說的語氣很淡,但是徐方卻可以感覺到她內心的波動起伏,這絕對不是那麼輕易就可以釋懷的遭遇。
童年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一個人一生是如何行走的,很大的程度上就取決於其童年的經曆。
而往往現在那些頹廢,犯罪,心裏不健康的人,都是因為童年遭受了太多的陰暗,可以想象,雖然瞿馨怡沒有那麼的極端,但是她的性格形成也是因為童年時候的影響。
瞿馨怡點點頭,她也說的有些口渴了。
下了車,徐方去買了點礦泉水跟麵包,遞給了她。
瞿馨怡喝了兩口,然後問:“你還想知道嗎?我可以再告訴你。”
徐方發動了車子,在加油門之前看著她說:“我說過,不論什麼時候,隻要你想說,我就是你的傾聽者。”
這件事情埋在瞿馨怡心了已經太久太久了,她幾乎沒有向誰說過這些失去,因為她的人生的檔案是在離開東北之後才開始有過記錄的。
離開東北之前,她遭遇了一次現在想想都會發毛的事情。
她逃跑了,因為她不想要自己的人生都被黑暗給籠罩住,那個時候她已經十一歲了,她有去讀書,因為在那個地方,讀書是不被看重的事情,所以,隻要你有這個意願,你就可以去學校讀書,雖然每天得跋涉遙遠的路途。
但是瞿馨怡卻十分願意去到學堂,在那裏,她才發現了世界的精彩。
“一開上,我去上學是因為我不想在那個家庭裏麵呆著,隻要能讓我暫時避開那些人,我就願意去,不管是什麼地方,而當我翻開第一本書的時候,那裏麵呈現出來的一個個蝌蚪般形狀的文字令我就徹底的愛上了學堂。”
當時的老師她還記得,是一個很慈祥的老婦女,記憶力依稀的還記得住她的模樣,記得她是來自其他地方的一個支教,後來嫁給了一個當地人,然後就一直在那裏生活,教書。
她給瞿馨怡的童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部分,那就是知識啟蒙,她還記得她當時給自己上課時候說的第一句話。
“假如你不滿意你的現狀,那你就要努力的去改變它。”其實那個老師當時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想告訴那裏的學生,努力的走出去,走向外麵的世界,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可是對於瞿馨怡來說,卻是逃離黑暗的途徑。
她明白,自己如果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拜托那些陰暗的地方,她就必須要走出去,而她得努力的提升自己,這是一個小女孩的想法。
好景不長,她隻是學了不到一年,在字都不認識幾個的情況下,她所有的知識都是聽著那個老師所講的故事得知的,也從她的口中了解到了對於外麵的世界的一些情況,也非常的向往外麵的世界。
她父親的堂兄,也就是她們家庭裏麵的嫡係兒子,他的老婆,為了能夠在村子裏麵多得到一畝地,私自的答應了村幹部讓瞿馨怡做他們家的童養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