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天士的治病奇術與養生之道
葉天士,清代著名的醫學家,著有《溫熱論》、《臨證指南醫案》等書。葉天士在溫病學上的成就尤其突出,他是溫病學的奠基人之一。清代乾隆以後,江南出現了一批以研究溫病著稱的學者。他們以葉天士為首,總結前人的經驗,開創了治療溫病的新方法。葉天士著的《溫熱論》,為我國溫病學說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和辨證的基礎。
葉天士不僅是一位成就卓絕的溫病學家,還是一位專治雜症的大師。他辨證精細,能洞識病源;他熟識藥物,隨手拈來,切中病情,往往在平凡中見奇效。
有一個孕婦難產,疼得在床上亂滾,滿身都滲出黃豆大的汗珠子。她的丈夫雖是醫生,也根據症狀開了藥方,卻治不好,隻得去請教葉天士。葉天士問明症狀後,叫他在原配的湯藥裏加一小片梧桐葉,這個醫生回家後就照辦了。他妻子喝下此藥後,果然順利地生下了孩子,是話有因,是草有根,這消息傳開後,不少孕婦都照這法子治起難產來,連不少老醫生也照葫蘆畫瓢開這樣的藥方,可再沒有應驗。有人感到奇怪,就問葉天士是什麼原因,葉天士感慨地說:“上一次用梧桐葉治難產,因當時正是立秋之日,現在用它又有什麼作用呢?因時製宜,不拘古法,才能根據病情而靈活應用啊!”
還有一位紅眼病人找葉天士醫治,葉天士見病人兩眼通紅,眼淚不斷,臉上還帶有憂慮之情,便告訴病人說:“你的眼病隻要吃上幾帖藥便會痊愈,但是你的兩隻腳底七天後會長出惡瘡,弄不好有生命危險!”病人一聽,大驚失色,趕忙求助。於是葉天士向他介紹了一個奇特的治療方案:每天用左手摸右腳底三百六十次,再用右手摸左腳底三百六十次,一次不少,如此堅持方能渡過難關。病人半信半疑,但想到這是名醫的治法,便老老實實地照著做,七天後果然腳底沒長出毒瘡。更令他驚異的是:紅眼病竟不知不覺地痊愈了。問及原因,葉天士說道:“腳底長毒瘡是假的,我見你憂心忡忡,老是惦記著眼病,而你的眼疾恰恰與精神因素的關係很大,所以隻要設法將你的注意力分散、轉移到別處。除掉心病,眼疾便慢慢好了。”病人聽完,驚奇不已,連聲讚歎葉天士醫術高明。
葉天士不僅精通醫術,還在養生防病上有獨到的見解,尤其是對防治衰老和老年病。葉天士認為老年人要清淡飲食,戒煙戒酒。在日常生活調養方麵,葉天士認為“適寒溫”,“順天之氣,是老年調理之法”。因此要“加意於寒暄保攝”,而且,不要等到氣候變化之時,須在氣候變化之前就“預宜特護”。特別對於“暴熱暴寒”的天氣要注意。在精神調養方麵,葉天士認為老年養生應力戒嗔怒。對常見老年病,如肝風、肝鬱、肝胃不和諸症,指出“速速戒惱怒,安閑自在,誠治斯疾之良圖”。明確指出“藥物不能令其歡悅”,“唯怡悅耳開爽”,病才容易痊愈。既使無病的老人,也強調“有年最宜開懷”。此外,葉天士還認為老年人必須防止過度勞累,但也應參加適量的保健運動,做到“形勞而不倦”。
長壽延年要從保腎養骨開始
葉天士重視老年養生,在他的《臨證指南醫案》中記載了了大量的病例,為防治老年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葉天士認為骨為人體一身之支架,骨骼的狀況如何,將直接影響人的生命質量。正如《黃帝內經》所說:“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血如故。”
人體的骨骼在生命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各項機能會減弱,骨關節也會退化,這是很多人在過了中年以後一定要注意的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呢?中醫認為,五髒包括肝、心、脾、肺、腎,其中腎是非常重要的髒器,腎是幹嗎的?是藏精的,它的生成最晚,在中醫理論中“腎主骨生髓”,是主骨骼的,腎精可以生成骨髓,而骨髓是濡養我們骨骼重要的物質基礎。
兒童為什麼容易得軟骨病?因為兒童腎氣不足,腎氣不充盈。一般來講,人的腎氣到十四五歲以後才會逐漸充盈起來,腎氣不充盈的時候,骨頭中的骨髓相對較弱,骨質得不到濡養。老年人過了五六十歲,腎氣腎精弱了,也不足了,骨頭裏的骨髓又進入了一種空虛的狀態,骨髓空虛了,周圍的骨質就得不到足夠的養分,所以疏鬆了。
骨質疏鬆的一個重要危害就是疼痛,這也是老年人經常疼痛的原因。第二是身高變矮,容易出現骨折,人老了以後會變成小老頭、小老太太,就是因為出現了腰推壓縮性骨折。所以要想長壽就必須養骨。人應該在50多歲以後開始調養,平時多喝點骨頭湯,最好是牛骨湯。熬湯時,要把骨頭砸碎,然後加水文火熬煮。另外還可以多吃一些堅果,像核桃仁、花生仁、腰果,這些都是果實,植物為了延續它的後代,把所有精華都集中到那兒,有很強的補腎作用。核桃仁長得像腦髓一樣,中醫說“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腎精充盈了,骨髓、腦子也就得到補充了。
老人和小孩在某些地方很相似,小孩的腦子沒長成,老人的腦子退化了,所以說“老小孩”。這是腎氣所造成的。從中醫的角度看,要用補腎益精的根本辦法,除此之外,還要用活血通絡的辦法。因為老人腎精弱了,骨質改變了,而且骨質變了就不願意走了,但越不願意走,血脈就越不通。如果將這兩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情況就會得到很好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