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國興起素質教育的熱潮之後,隨即出現了心理素質與心理素質教育等概念。不少人支持與肯定這些概念,但也有人對之持否定態度。不過,無論是讚成的人還是否定的人,他們都沒有辦法抹殺心理素質對人一生的重要影響,可以說,心理素質是決定人生成敗的關鍵。正如哲學家皮科幕塔所說:“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既然心理素質對人類來說如此重要,那麼我們就有必要先來探討一下什麼是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人的三大素質(生理素質、心理素質、社會素質)之一,是先天因素與後天因素的“合金”。簡單地說,心理素質是以生理素質為基礎,在實踐活動中通過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而逐步發揮和形成的心理潛能、能量、特點、品質與行為的綜合。根據這個定義,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心理素質是由性格品質、心理能力、心理動力、心理健康狀況及心因性水平這五方麵組成。而這五個方麵又都蘊含在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之中。也就是說,所謂培養心理素質,就是要發揮、發展、培養、提高、訓練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潛能、能量、特點、品質與行為。
有專家指出,心理素質是整體素質的基礎、核心與歸宿,它在素質結構中的地位與作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素質教育中,加強身體素質教育和社會素質教育的同時,還必須重視心理素質教育的實施與滲透。
然而,在這二三十年的心理素質教育實施的過程中,卻很少有人將“心理素質”與“拓展訓練”結合起來,盡管我們大家都知道,拓展訓練是一種很有效的提高素質的訓練方法。這可能是由於“心理素質”本身具有抽象性,要將其與實實在在的“拓展訓練”相結合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不容易做到,但我們還是要嚐試地做一下努力!盡管我們的努力並不一定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卻可以通過此引起其他專家學者的注意,從而引導人們探討“心理素質”與“拓展訓練”的有效結合。說不定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看到一本比本書更加完善、更加合理的“心理素質拓展訓練”的專著,這樣也可以為不少人開展心理素質拓展訓練提供更適合的教材了。
既然要將“心理素質”與“拓展訓練”相結合,那麼我們下麵再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拓展訓練”吧!
拓展訓練,又稱外展訓練(Outward bound),原意為一艘小船駛離平靜的港灣,義無反顧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戰。這種訓練起源於二戰期間的英國。當時大西洋商務船隊屢遭德國人襲擊,許多缺乏經驗的年輕海員葬身海底。針對這種情況,漢思等人創辦了“阿伯德威海上學校”,訓練年輕海員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觸礁後的生存技巧,使他們的身體和意誌都得到鍛煉。戰爭結束後,許多人認為這種訓練仍然可以保留,於是拓展訓練的獨特創意和訓練方式逐漸被推廣開來,訓練對象也由最初的海員擴大到軍人、學生、工商業人員等各類群體,訓練目標也由單純的體能、生存訓練擴展到人格訓練、管理訓練等。
拓展訓練通常利用崇山峻嶺、瀚海大川等自然環境,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達到“磨煉意誌、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煉團隊”的培訓目的。拓展訓練的課程主要由水上、野外和場地三類課程組成。水上課程包括:遊泳、跳水、紮筏、劃艇等;野外課程包括:遠足露營、登山攀岩、野外定向、傘翼滑翔、戶外生存技能等;場地課程是在專門的訓練場地上,利用各種訓練設施,如高架繩網等,開展各種團隊組合課程及攀岩、跳躍等訓練活動。但拓展訓練並非體育加娛樂,而是對正統教育的一次綜合補充。
平時一說起提高心理素質,就是多看勵誌類書籍,多向偉大的人物學習,但具體應該怎樣實施,卻很少有人能一五一十地說個明白。其實我們應該清楚,知識和技能還隻是有形的資本,意誌和精神則是無形的力量。把心理素質與拓展訓練有機結合則能使我們在特定的情況下釋放出最大的能量,挖掘出自身的潛能,這就是心理素質拓展訓練的真正意義,也是本書的最大宗旨!
本書把具體的拓展訓練融會在各章之中,通過講述“建立自信”、“控製情緒”、“成功與他人交往”、“豎立人生目標”等內容,切實幫助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希望你看後會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