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剛出狼巢又入虎穴(1 / 2)

“我聞詩雲,‘鼓鍾於宮,聲聞於外’,‘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正像如《禮記》中所講的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一樣,隻要虔心誠意,就能產生靈驗;隻要有堅定的信念,正確的心態,願望就會實現。這就是心誠則靈。”

“隻要你我兄弟二人齊心向力,虔誠相待,又何必在乎這些繁文縟節呢!”

“大善!”

趙雲聞言擊掌附和,遂與劉和跪拜案前,拜天祭祖。

有誓為證:

“蒼天可鑒,白馬為證。”

“今我趙雲。”

“劉和。”

“結為異性兄弟。”

“上求同心同德,下願生死相隨。”

“同挽既倒之狂瀾,共扶漢室於將傾。”

“如今立誓於此:必將解民與倒懸,匡扶漢室,三興大漢。”

“皇天後土,實鑒此心,義之所向,萬死不辭。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禮畢之後,二人相視而笑。

“大兄!”

“二弟!”

兩隻大手僅僅握在了一起。

這時郝翊方幽幽醒來,張開朦朧的雙眼,疑惑道,“公子,發生什麼事了?”

……

下蔡城下的一場大敗,中止了袁術如日中天的勢頭,長期的多線作戰更是拖垮了汝南、南陽二郡的經濟,郡內匪寇遍地,民不聊生。

在這種情況下,黃巾大寇劉辟、何儀、黃邵、龔都等人在有心人的策劃下紛紛攻打汝南郡縣,搶掠鄉亭,頓時告急的文書像雪花一樣飛入後將軍的幕府。幕府的謀士們就回師汝南,還是兵進壽春兩個決策產生了激烈的爭執,袁術也無法抉擇,一度使得袁軍駐足九江,進退不得。

就在這時,南頓縣東北一百裏外的岞山亭迎來了三匹高頭大馬,每匹馬上都坐著一名披甲執銳的騎士,當先一名年紀很輕,偏偏青絲上卻染上了一縷縷白霜,連眼角也有細微的皺紋,正是劉和等人。馬匹則是追殺者們留下的。

現在正值黃昏,外出的行人正急匆匆的趕往家中,劉和將馬停在一路邊休息的老者旁邊,跟他打探消息。

“公子想打聽附近有名的醫匠?”見三人的打扮,老者有些警惕。

但從劉和氣質來看,非富即貴。他可見過縣裏望族的幾個後輩子弟,沒有一個人比得上,因此不敢得罪,陪笑道,“薛家裏有個薛醫匠,是南頓有名的神醫,就住在附近,沿著這條小路,一直西走,過了小河就是了。”

“多謝老太公。”

劉和謝了一禮,從懷中掏出一把五銖錢,塞到老者手裏,當做謝禮,這錢當然是從死屍身上扒的,上麵還沾著血跡。老者看到有些害怕,但還是受不了誘惑,抓著錢轉身就走,匆匆往東而去了。

劉和本來還打算讓老者帶路呢,最後隻得作罷。

所幸路途不遠,三人又騎著馬,最終在天黑前趕到了薛家裏。

三人從裏前正門而入,全副武裝的打扮很快就引起的鄉人的主意,路人紛紛躲避,不少手持長矛、弓箭的丁壯很快圍了上來,也不說話,隻是警惕地盯著眾人。

劉和三人見狀幹脆停下馬來,站在路邊等待。

很快從裏中深處走出一名中年男子,身材中等,皮膚黝黑,長得頗為精壯,眉宇間滿是憂愁,丁壯們見了紛紛低頭,“族長。”

劉和眯起眼來,這應該就是裏正了。

大漢鄉亭之間,宗族觀念都很強,同裏之間哪怕沒有血緣關係,也會通過姓氏等方式抱成一團,形成實際上的宗族。因此一個裏中往往由族長擔任裏正。

男子名叫薛伊,確實是裏中的裏正,他現在正在為匪寇之事擔憂,突然聽說裏中來了三個騎馬的甲士,不由得嚇了一跳,於是匆忙來見。

“不知幾位來此,有何貴幹?”

劉和從容不迫地上前一禮,“我等幾人是徐州的商賈,途徑汝南,不巧遭遇匪寇,幾人都受了傷,聽聞貴裏薛神醫的大名,特來求醫。”

“你說匪寇?可是我汝南的匪寇?”

薛伊本來還有些不耐煩,隻是見幾人氣度不凡,不敢得罪罷了,突然聽聞此訊,卻緊張了起來。

“不是,是陳國的匪寇,我們不得已才借道汝南的。”

薛伊有些狐疑,卻也不便追究,便對旁邊的一名丁壯說,“王大郎,你帶他們去薛梓那裏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