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聯軍要逃走,龔襲心急如焚,唯恐辜負了大兄的期待,不由得大聲喝道:“大軍速速集合,立刻隨我追上去!”
劉和大吃一驚,連忙勸道,“龔二將軍還請冷靜,如今敵情不明,還是小心一點的好,不如先遣一隊斥候,打探清楚再說。若是敵軍隻是佯撤,反設埋伏伏擊我們,後果不堪設想!”
嫡係將領聞言紛紛勸阻,前來投靠的賊首們也麵露猶豫。
“將軍,還是小心為妙。”
“是啊,小路狹窄,敵軍又都是精銳,若遭遇埋伏,後果不堪設想。”
“沒錯,隻要我們把守好汝陽山的各處要害,困也能把敵人困死,何必一己之短迎敵之長……”
龔襲氣的胡須倒立,麵色發紫,心中暗罵,豎子不足與謀!
接著猛然抽出腰間的佩劍,將道旁的小樹一劍劈倒,怒氣衝天,“再有異議者,人如此樹!”
說著狠狠地瞪了劉和一眼,眼中的殺意毫不掩飾,轉身而去。
眾將見狀諾諾不敢言,隻得起身跟隨而去,大軍迅速一分為二,兩千人隨行,大半精兵,其餘皆在穀眾以糧車為牆,守衛後方,很快一道長龍蜿蜒著向穀側的山林中探去。
此時驕陽高掛,積雪早已化盡,林間山腰上,堆著厚厚的積葉。
人馬急行之間,忽見前方塵土消散,龔襲便,分開人群,趕到前麵,向斥候問道,“已到了何處?”
斥候諾諾不敢言,見龔襲又有發怒的征兆,隻好硬著頭皮道,“前方就是鬼見愁。”
“什麼,鬼見愁到了?”
隨行的眾將大吃一驚。
“這裏隻能單人通過,如今我軍數千,這要用多少時間啊!”
“我隻是納悶,這敵軍是怎麼通過的?”
“這倒沒什麼,我隻是擔心我軍隻通過小半,敵人就來偷襲,來一個半渡而擊啊……”
眾將議論紛紛,都有些擔憂。先前眾人以為將山穀兩端一封,敵軍便成了甕中之鱉,下意識地將這條小路忘了,就是因為這鬼見愁的存在。
隻有劉和若有所思的的點點頭,抬頭向山上望去,隻見橫欄在山路上的巨石後麵,隱隱閃過幾個人影,嘴角閃過一絲神秘的笑容。
見此笑容,龔襲誤以為是嘲笑,不由得大怒,但表麵卻仰頭大笑三聲。
眾人不解,由是問道,“將軍為何而笑?”
龔襲一指石後的人影,笑說道,“我一笑敵人窮途末路,慌不擇路,逃入死地;二笑敵將黔驢技窮,故布疑陣,虛張聲勢;三笑某人膽小若鼠,逡巡不前,險誤大事。”
眾人定睛一看,果見那幾個人影,不由士氣一振,悄然議論一會兒。很快便有數十名矮小精悍的死士,越陣而出,迅速地爬上巨石。
不想幾個人影望風而逃,死士遂放下幾根繩索,然後守衛在兩旁,連續通過數百精銳之後,竟然也無敵人來襲。
龔襲不由得誌得意滿,催軍急行,眾人轟然應喏。不想天氣漸變,天空中濃雲密布,大風驟起,山石草木“嘩”“嘩”的從山上往下落,此時山路陡峭,兩邊都是幹草灌木,龔都忽然感到有些不妙,萌生退意,遂大叫道,“後軍慢行!”
劉和見狀急忙跟上,打蛇上棍,也顧不得諷刺他了,“將軍也應該察覺到了吧!一路上有好多處易於阻擊,甚至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沒想到卻一次襲擊都沒發生,實在不合常理,我建議將軍還是退回穀中,從長計議方好……”
“豎子住口!若再妖言惑眾,休怪我劍下無情!”
劉和好不容易和自己對了一次心思,龔襲卻不但不感到高興,反而升起一股怒火,一下子燒光了自己的退意。
龔襲目光森冷,死死地盯著劉和。
但劉和知道這是自己全身而退的最後機會了,於是梗著脖子,誓死不屈道,“龔將軍以國士待我,我必以死報之!二將軍以為和怯弱也罷,有私心也罷,既然我當了全軍的軍師,就必須為全軍的安危考慮。明明有數次襲擊的良機,敵人卻不為所動,定有所圖謀。若是前軍已經不容於我,請放我到後軍去;若是二將軍信不過我,盡請殺了我。”
龔襲佯裝大怒,猛地抽出配劍,劍尖直指劉和,目光中的殺機再也不加掩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