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這個人比較愚忠,但卻不是傻子,他自己可以為了自己的信仰去死,但他還是得考慮家族的傳承。
去歲,也就是初平二年,青州黃巾軍攻打渤海(今河北南皮東北),聚眾三十萬,欲與黑山軍會合,公孫瓚率步騎兩萬人在東光南大破青州黃巾,斬首三萬餘。迫使青州黃巾軍棄輜重,奔走渡河。
就在黃巾軍渡河之際,公孫瓚半渡而擊,成功的再次大敗黃巾軍,死者數萬,俘虜七萬餘人,車甲財物無數,於是公孫瓚威名大震。
要是劉和沒記錯的話,公孫瓚的勢力會在今年達到頂峰,成功的布武四州。恐怕到了那個時候,老頭的日子會變得很難過。
顯然,如劉和所料,哪怕是現在,公孫瓚的劇增的威望也使劉虞感受到了極大的壓力。加上公孫越死在了下蔡,被殃及池魚的劉虞、袁紹二人都受到了公孫瓚的怨恨以及仇視。
在這樣一個情勢下,劉虞不得不去思考如何給家族留一條退路。
也就在這個時候,劉和的信來到了幽州,劉虞當即拍板,將不在朝廷編製,而又願意去江淮的文人一股腦的全塞給了劉和。
這些人都算不上什麼大才,多是小吏出身。不要說什麼名留青史,哪怕是已經在劉虞麾下工作了這麼多年,名傳州郡的也沒幾個人。
但這些人全都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這正是劉和所欠缺的。
像是封旻、崔邠等人,雖然才能過人,但兩眼一抹黑的他們對劉和目前的困境卻是束手無策。
要不是趙翰等合肥士族的投靠,這屯田等事能否進行的下去,還很難說。但這些人畢竟不是自己人,而且私心很重。國之重器,豈可輕授於人?
因此,劉唐的等人的到來,可是解了劉和的燃眉之急。要知道,穿越者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劉和比其他諸侯唯有的優勢,就是對天下大勢掌握。可隨著他的崛起,曆史將不可避免的走向時間的交叉路口,劉和必須抓緊時間奠定根基,建立新的優勢。
所以,他對於人才的渴望是極為迫切的。
這時其他馬車上的文人們都已經發現了前方的異狀,走下車來,與眾人相見。
劉和熱切的盯著聚攏在劉唐身邊的文人,眼神熾熱的有些嚇人,可見這段時間受夠了手頭無人可用的窘迫。
對於劉和的表現,劉唐既感到可笑,又感到欣慰,當年浪蕩不羈的少年,經過這幾年的磨礪終於成熟了,也有了繼承東海恭王一脈大旗的資格和能力。
“這位是涿郡的鄒禮,鄒仁顯,湊擔任過涿縣的主簿一職,長於政務,經驗豐富;這位是漁陽的嚴方,嚴……”
劉唐將身邊的人全都簡略的介紹了一下,主要是讓眾人相互之間有個印象,畢竟這裏不是詳談的地方。
劉和幾年前就離開了幽州,軍中的大將倒還認識幾個,而老頭子手下的這些文人卻是一個不認識,但這不妨礙劉和上去“久仰大名”,客套一番。
可當劉唐介紹道最後一個人時,劉和一下子愣住了。
首先這不是一個文人,雖然他看起來比較溫和有禮,身上那股凜冽的氣勢,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個精通武藝之人;其次他的名字對於劉和有一股熟悉感,但劉和保證自己絕對沒見過這個人,哪怕這具身體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