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代漢者當塗高(1 / 2)

南陽郡,宛城,後將軍府。

袁術立在後將軍府一座小樓上,遠處隱見南陽郡的萬家燈火。

他臨風而立,大袖飄飄,一副沉靜悠然的模樣,但袖中微微顫抖的雙手,卻出賣了他內心的激動。

片刻,一人上前,恭謹叫著,“主公!”

此人正是長史楊弘。

袁術先不說正題,微笑的說著,“你看,這帝鄉的夜晚。”

楊弘看了上去,隻見從高樓向下看,千家萬戶的燈光連成一片,幾和天上的星辰相得益彰。

楊弘看出了南陽與眾不同的氣象,數遭戰亂,卻繁榮不減,卻對袁術的話意有些不解

卻聽見袁術笑的說著,“漢武帝就感歎過‘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公孫述和光武帝也為此進行激烈的討論。”

楊弘一言不發,突然有些明白了袁術的意圖。這南陽是漢世祖劉秀的起家之地,被大漢的子民們稱為帝鄉,袁術突然說這個,顯然是又動了某樣深藏在心底的念頭。

果然,就聽袁術說道,“吾字公路,正應其讖!”

袁術露出緬懷回憶的神色,眸子深深遠望著覆蓋帝鄉的夜空,悠然說著,“當年我們十八路諸侯共討董賊,打的是匡扶漢室的名頭,可其中哪個不是心懷異心?但敢於袒露大誌,的,也就我袁公路一人罷了。其他之人皆鼠輩耳!”

“然而就是這樣一群鼠,輩卻趁著我在大軍後方督糧之際,先我進入了洛陽皇宮。使得天命所歸的我與傳國玉璽失之交臂,卻卻告訴我說什麼玉璽早就不見了,當真是一派胡言。難道說,這玉璽是自己長腿了不成?

說到這裏,袁術凝視遠方,一動不動。

楊弘在背後,根本一句話都不敢說,隻是靜靜聽著。

大漢四百年的威望,哪怕是漸漸勢微,也如泰山般壓在眾人的心頭,很少有人敢與挑戰。四世三公的袁家嫡子敢,他楊弘卻不行。

要在平時,善於拍馬溜須的他或許會奉承上幾句,但現在他卻不能,因為他摸不清袁術此時的心情。

原因起於初平三年四月,司徒王允與呂布斬殺董卓。

在董卓死後兩個月,其舊部屬李傕和郭汜等本想解散部隊,歸隱田野,途中遇賈詡獻計,召集舊部,攻入京城。

呂布守城八日,因城內叟兵叛變,呂布戰敗,於是率兵百餘騎兵,帶著董卓的首級殺出武關。

在此期間,呂布曾在城北與郭汜單挑決勝負,呂布以矛刺中郭汜,郭汜被左右軍隊所救,雙方遂各自罷兵。走投無路的呂布決定率兵投靠袁術。

此時距孫堅戰死已近半年,袁術手下無猛將而可用,因此兩人一派即和。

為先是自己禮賢下士的風範,袁術特意不辭辛勞,風塵仆仆地從壽春趕到了南陽。

不想呂布自恃有功而十分驕恣、恣兵抄掠,袁術由是不悅,所以拒絕了他,於是呂布改投袁紹。

之後袁術的心情就一直不穩定,喜怒無常,善於揣摩人心的楊弘可不敢隨便拍馬屁。

不知道過了多少時間,袁術笑了,“楊弘,你說我真的是天命所歸,還是我一廂情願?”

楊弘嚇的連忙下跪,說著,“當然是主公天命所歸!”

“六七四十二代漢者,當塗高也!”

這句話在兩漢時期流傳很廣的一句讖語,也非常有爭議。

雖然袁術認為“吾字公路,正應其讖”。但當時有女巫道人還對李傕說,“塗即途也,當塗高者,闕也。傕同闕,另極高之人謂。”

除此之外,很多有野心的諸侯都會將自己望這條讖語上靠。在曆史上最被後人認可的還是許芝那句“當塗高者,魏也;象魏者,兩觀闕是也。當道而高大者魏,魏當代漢。”

當然了,楊弘哪怕知道這些也會當做不知。

袁術輕輕笑著,隨手丟給袁弘一份情報,“我知道你隻是討我歡心,就連我也一度懷疑這隻是我的一廂情願。可惜,該我的還是我的,機緣是不需要強求的!”

話語間滿是欣喜,目光卻望向遠方,正是蘄春的方向。

楊弘再也不敢猶豫,快速掃視了一下情報,當即立斷的說道,“主公果真是天命在身!當日聯盟拿下洛陽,這孫堅是第一個殺進皇宮的。要是傳國玉璽在誰的手裏,孫堅無疑是最可能的一個。戰無不勝的猛將最後竟然死在一個無名小卒的手裏,本身透著古怪。依屬下看,很可能是孫堅命格不夠,強行貪墨鎮國之器,引起氣運反噬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