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孫策兵伐廬江(2 / 2)

這時,另一位大將程普也站了出來,大聲勸道,“還請公子三思!黃將軍說的是,即使公子想要趁機脫離袁術,派一個使者過去就行了,何必親自冒險?如今袁術已經失去了對我們失去了束縛,我軍想走就走,何必看他的臉色。”

見有二人出來,眾將頓時活躍出來,紛紛上來勸阻。秦鬆、陳端等人則紛紛上前,表示願為主公分憂。

孫策看著眾人,感覺差不多了。再裝下去,就過猶不及,到時恐怕會給父親的舊部們留下不好的印象。

當下孫策表情一鬆,作沉吟狀,大聲笑道,“何至於此,何至於此?我隻不過是想過去與袁術相商一下,讓他主動將我等放回江東,又豈會與其鬧翻?畢竟我可以不要自己的臉麵,卻不能不顧及先考的名聲。我欲將傳國玉璽奉上,並幫他做最後一件事情,獲取自立的機會。如此以來。我方也算是仁至義盡了,外人也不能在說什麼!”

……

孫策騎馬,帶著幾名親衛,風馳電掣奔上,直到袁營的營門。果如他自己所料,片刻之後,營門自動打開了。

到了軍營,孫策環顧四周,隻見眾兵個個精壯,心中暗想,“看樣子袁術是打算給我一個下馬威了。”

“孫將軍請!”

到了門口,隻見裏麵右邊一排武將站得筆直,這些人年齡身高不同,眼神中卻皆含煞氣,顯然久經戰陣,其中大多數的人孫策都曾相識。

左麵則站著一排才幹氣質各不相同的文人,令孫策垂涎不已。

再看中間,就見得了袁術,此時的袁術雖然須發淩亂,滿目血絲,但依舊穩立如山,氣勢迫人。

見著孫策,袁術哈哈大笑,豪爽的問道,“伯符何時醒來的?也不派人通知一下本將。”

看著袁術故作親熱的樣子,孫策不由心中冷笑,但還是擺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樣子來,行禮謝道,“謝將軍關懷,孫策今日方醒,自覺已無大礙,便親自趕來拜見將軍!”

“哦?我還以為伯符是聽說了什麼謠言,趕來探問與我呢?”

袁術似有所指,孫策則擺出一臉茫然的樣子問道,“不知是什麼謠言?”

袁術自覺言語有失,故作佯怒道,“沒有什麼。隻不過某些豎子,不來附我,而是從了我們家的奴才,令人有些惱火罷了!”

見到事情並沒有到了最壞的一步,袁術不由輕舒了一口氣,轉移話題道,“不知伯符今日前來,還有何事?”

孫策聞言,眼睛一紅,竟然落下淚來,當場跪伏於地,大聲哭求道,“我這幾日重傷臥床期間,丹陽連來了好幾封密信。因為我昏迷不醒,眾將不敢私拆,一直等我醒來,才將密信交給我過目。不想卻是舅父求援的急件。”

“原來因為我方勢大,前丹陽太守周昕,竟然與廬江的周尚聯合在一起,共同抵抗舅父。雖然舅父兵力強大,奈何初入丹陽,根基不穩,因此與對方僵持不下,僅能蜷縮於一地,進退不能。”

“不想這個時候,賊丹楊、宣城、涇、陵陽、始安、黟、歙諸險縣的賊帥祖郎突然襲擊舅父後方,使其大軍幾乎全軍覆沒,隻能退居蕪湖。如今彈盡糧絕,又困守多日,恐怕已危在旦夕!”

“舅父自有待策親厚,宛若親生。如今有難,策不能見死不救。策願意獻上傳國玉璽,請將軍放行,允孫策先考舊部往救舅父,以全孝義!”

孫策字字泣血,感人肺腑,說完之後,就連連磕頭,響聲沉悶,血浸地麵,額頭上血肉模糊,白骨森然可見。

但袁術卻麵色鐵青,不為所動,雙目中更是射出森森寒光,直欲殺人!

而帳中文武,皆是低眉順眼,眼觀鼻,鼻觀口,無一人出聲,隻有孫策“碰碰”磕頭聲,在眾人耳邊回蕩。

這時楊弘眼睛一轉,計上心來,挪到袁術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袁術皺眉思忖了片刻,最後雖然有些不甘,還是陰沉著道,“伯符一片孝心,感天動地,本將自然沒有不成全的道理。隻是吳景二人困頓多日,最缺乏的還是糧草。我軍的狀況想必你也清楚,哪裏還有什麼餘糧,供給汝等?”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我軍沒有,不代表著廬江沒有!你自可分兵兩路,一路由少量精銳攜帶汝軍中的餘糧,先行救濟吳景;另一路主力則由你率領,拿下廬江。到時候你隻需給我三萬斛軍糧即可,我自會上表朝廷任命你為廬江太守,也算全了我們袁孫兩家的情誼。到時吳景等人可進可退,你們也擁有了一塊穩固的後方!”

孫策聞言大喜,微不可察的瞥了楊弘一眼,大聲應諾,一邊令人會營中取來傳國玉璽,一邊向袁術保證,必不負其所望,一定會拿下廬江!

孫策不知道的是,曆史上他憑借著孫堅的舊部,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才攻下廬江。而在拿下廬江之後,袁術則毀信棄諾,任命劉勳為新的廬江太守。

隻是如今此戰提前來臨,也不知曆史是否會沿著原有的軌道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