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奇襲(1 / 2)

六安縣比鄰淮南郡的邊界,位於淮河支流沘水之旁,沿沘水繼北行,再走幾十裏便到達中國古代淮河流域最偉大的水利工程芍陂,而壽春、成德、淮河皆在其畔。

此外,六安縣離合肥、舒縣的距離也不遠,各有百餘裏的距離,合肥在其東,舒縣在其南,故而這兩縣間直通的道路並不經過六安地界。但若真有軍隊來往於兩縣的軍隊忽視了它的存在,恐怕會吃個大虧。

目前這兩座縣城都屬於倒袁聯盟的控製範圍,這次袁軍是悄悄的潛進劉安,為了防止引起敵軍的注意,便是直接從皖縣北上,通過沘水撤到這裏的。

在剿滅廬江援軍的當晚,黃蓋便帶著孫軍趕回了舒縣,而陳紀則帶著袁軍直入沘水,連夜搜集附近的船隻,第二天才湊夠勉強乘坐幾千人的船隻,朝六安趕去。

數百艘小船靜靜地在沘水上航行,每艘船上都坐滿了士兵,很多士兵行船時打了盹,但清晨時,每個人臉上依然難掩倦色,每個人都沒有說話,格外安靜。

前天夜裏的一場惡戰仿佛還在每個人的耳邊回蕩,那種大戰後的筋疲力盡,卻需要很多天才能恢複過來。

陳紀坐在最大的一艘船上,躺在專屬的小船艙裏休息,這時,一名親兵輕輕將他叫醒,“校尉,六安縣城到了!”

陳紀精神一振,他他畢竟不是士兵,打完仗,士兵們還有聽從上級的命令忙這忙那,陳紀卻可以忙裏偷閑,將任務交代下去後,便不再考慮任何事情,隻管休息。

睡了一覺之後的陳紀精神飽滿,爬出小船艙,站起身向河畔望去,目光漸漸越過一片枯黃的小樹林,落在了遠處的六安縣城上。

和皖縣相比,六安縣顯得矮小破舊得多,城牆高不足兩丈,周長隻有十餘裏,雖然有著護城河,卻更顯孤涼,就這麼孤零零矗立在一片枯敗的田野中。

這時,陳紀笑了起來,他看見了韓胤已經帶著十幾名官員站在岸邊,一臉恭敬的地迎接這支袁軍的到來。

由於船隻有限,韓胤便帶著一部分士兵從陸地上行軍,先一步趕到了這裏,入城倒是沒遇到什麼麻煩,畢竟除了皖縣、舒縣兩城廬江沒有哪個城池敢於直櫻袁軍的鋒芒。

隻見船隻緩緩靠岸,陳紀下了船,與韓胤見了個麵,又笑著和每個官員打了個招呼,眾人都屬於降吏,不敢拿大,紛紛上前行禮。

陳紀見眾人表情頗為尷尬,懶得磨嘰,擺了擺手,打斷了他們的奉承和客套,直接下令道,“安排我軍將士休息,並準備夥食!還有,受傷的弟兄需要找醫匠給他們治療。”

“遵命!”六安縣的官員們連忙應命,不敢耽擱匆匆去安排了。

這時隻留下了陳紀、韓胤二人,陳紀這才有空和韓胤沿著官道向城池慢慢踱去,聊起來六安的情況,隻聽韓胤歎了口氣道,“六安的情況不容樂觀,從外麵一看便知曉了。這樣的城旁恐怕防不住敵軍的進攻。”

陳紀經曆一場大戰,也有些疲憊了,這些訴苦的話他不想再聽下去,便一擺手打斷了他的話,“韓司馬,這些訴苦的話就不用說了,你就說說能不能完成我交代的任務吧!”

韓胤尷尬地笑了笑道,“我已經封鎖了我軍進入六安的消息,三天內應該不會泄露出去,再等到敵軍做出應對,恐怕還要再過一兩天的時間,足夠我軍簡單的修繕一下城防了。隻是我帶來的幾千士兵一路急行,一直沒得到好的休息,恐怕修城的事情隻能交給其他部曲了。”

六安雖然又小又破,但地理位置非常關鍵,不但能隨時截斷合肥、舒縣兩城之間的通道與糧道,還能隨時威脅壽春的後方。

隻要能稍加修繕一番,就是一個上好戰略要地,憑著八九千的兵力,將它握在手裏還是不成問題的,還能隨時出擊。

於是陳紀沉吟片刻,說道,“這一點不用你操心,最關鍵的是一定要防止消息的外泄,配合好友軍的行動。”

“校尉說的是,隻是對方桀驁不馴慣了,恐怕不一定……”

陳紀卻搖了搖頭,“對方不是傻瓜,能走到這一步,自然知道現在的如何去做。若是失去了這次機會,他們永遠是爛泥裏的魚蝦,沒有化龍的一天。而且對方哪怕失敗了,也會給敵軍造成一定的打擊,我們又不會損失一兵一卒,何樂而不為呢?”

韓胤低低歎口氣,他覺得實在不該將希望放到對方的身上,表麵上百利而無一害,但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但是既然主將下定了決心,他也無可奈何。

這時,陳紀岔開話題笑道,“將士們也都累了好幾天,修繕城池的事明天再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