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關愛對方及子女
再婚後的夫妻除了彼此雙方互相關心、互相照顧外,還應對對方的子女關心和照顧,不管哪一方的子女遇到困難都要盡力幫助解決,互愛對方的子孫,會使新建的家庭處在互信的濃濃親情中。
孝心醫訊
老年人不應與愛情絕緣
瑞典醫學科學研究人員發現,兩情相悅的幸福感受,會使老年夫妻雙方體內分泌激素和乙酰膽堿等物質,這些物質有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延緩大腦衰老,並使老年人的思維處於活躍狀態。這是研究人員對989名50~60歲的中老年人追蹤觀察9年後發現的。離婚者或鰥夫中患老年癡呆的比率為22%,而夫妻白頭偕老者中隻有14%。因此,科研人員提出,老年人不應與愛情絕緣。
——牽掛的就是您
黃昏戀,燃燒一生中最美的晚霞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馮亦代、黃宗英這兩位同是屬牛的老人。“二哥”、“小妹”,這是他倆互謂以及幾位刎頸之交的老朋友們對他們的昵稱。
馮亦代、黃宗英,雖文藝相承一脈,但畢竟是“兩股道上跑的車”。終因黃宗英多才又鍾情筆耕,兩人遂成同行。他們本是50多年前相識相知的老朋友。各自有著令人稱羨的家庭。垂暮之年,一失荊室,一失故雄,都成了夫妻樹上的最後一片葉子在風雨中搖曳。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共同的旨趣,相互的了解,“二哥”與“小妹”互戀了。黃昏戀為他們的人生之旅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釀構了中國現代文壇一則佳話。
譜寫佳話人生——黃昏戀
調查發現,現在黃昏戀成功的幾率不高,原因是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已經固定化了,容不得外來的生活方式。就拿開窗戶、關窗戶,開空調、關空調,看電視看哪一個台,老兩口還說不到一起去呢,更不要說在黃昏期組成的家庭了。再比如,北方人愛吃麵食,南方人頓頓離不開米飯;一個愛幹這個,一個愛幹那個,就說不到一塊兒。
很多時候,並不是現在年輕人不讓老年人再婚,也不是老年人怕輿論,而是讓他們結婚也可能結不成。當然,盡管黃昏戀有一定的失敗率,但還是建議條件成熟的老年人,應該有個伴,找個情投意合的老伴,這樣可以相互之間有個依靠,有個照應。
有人說,現在一般都是上了年紀的單身男性想找老伴,女的一般不想找,因為有的女性認為,男的到老了找老伴,實際上就是想找一個“自帶飯票”的保姆,現在自己一個人好不容易清靜了,還再伺候另一個老頭兒,多煩啊!這種觀念,忽視了再婚對老年人精神生活的積極作用。其實,黃昏戀會讓老年人精神愉悅,從而會醫治一些心理疾病,有益於老年人身心健康,給老年人平靜的生活注入一股清泉,讓晚年生活更有意義,更幸福。
老年人再婚的三大基石
1.第一大基石——《婚姻法》
我國的《憲法》和《婚姻法》都規定,要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老人在配偶亡故或配偶離異的條件下,可以再婚,這是老人的合法權益。老人再婚就是在特殊條件下的再一次結婚,它的條件就是《婚姻法》中規定的結婚條件,對老人來說主要是兩條:(1)男女雙方完全自願;(2)符合一夫一妻製。這為老年人再婚提供了法律保障。
2.第二大基石——社會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者認為,“成雙性”是人的自然本性,尋找配偶是人的心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老年人也不例外。因此,喪偶就成為一種壓力,會造成一係列身心失調和疾病,會使性格變異,有的表現為不喜歡見人,有的反應遲鈍,有的出現健忘、妄想、幻覺。喪偶人的心理傾向是向往再婚的,這是“成雙性”起作用的反映。
上海對退休工人調查表明,60歲以上的老年鰥夫死亡率不僅比同齡有婦之夫高,而且比同齡從未結過婚的單身漢高。老年人的婚姻狀態影響其生活的滿意度。有婚配的老人比喪偶老人生活滿意度高4.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