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1 / 2)

第四章。

長安。養心殿。

掌事太監蘇乾恭敬地為王座上的人磨墨。一轉眼,晁錯已至。

“臣晁錯,叩見皇上。”

“起來吧。”

“謝皇上”

王座上的人放下奏章,端詳著眼前這個滿臉皺紋的人。覽遍晁錯的削藩策,他想起那些林林總總的關於這個天才的隻言片語,想到一些曾經憂心的事,沉默了一會之後,嘴角竟些許上揚。

“高祖立國不易,朕即位以來,江浙糧產銳減,齊地魚鹽減產竟不及文帝元年時,府庫財物大規模虧空。朕為天子,倍感惶恐,不知先生有何高見”

本以為皇上此次召見必為削藩之事,卻隻字不提削藩,反而讓他議論國政,糧產之事實宜谘詢大司農,可居然問他一個禦史大夫,此般用心實在難測。

“臣為禦史大夫,實宜恪守本分,維護官場清廉,不宜妄議國政。”

蘇乾忽感大事不妙,趕緊為晁錯圓場。這個晁錯真是不懂事,惹了主子不開心自己也要跟著遭殃。“放肆。禦前麵聖,聖上所言皆為旨,何來妄議一說。”

王座上的人沒有一絲波瀾。沒有認同誰,也沒有反對誰。既沒有製止蘇乾,也沒有繼續讓晁錯說下去。這讓晁錯更加戰戰兢兢。

晁錯深知此行凶險,推脫不過。“伏惟賢君治理天下,各有奇策,糧食產量卻難保波動。臣獲悉江浙行管上報,今年連降大雨,作物腐爛至於減產,實在不是陛下的過錯。魚鹽鐵器出產銳減,許是大司馬征兵,滯留過多,至於府庫財物虧空,臣隻知道陛下厲行節儉,不興土木,如何虧空臣實在不得而知。”

王座上突然傳來一聲奏章砸擊桌麵的聲音,語氣中忽然帶出一股怒氣“晁錯你身為禦史大夫,軍國大事竟然一問三不知,此等瀆職,實在難忍。”

晁錯感到莫大的惶恐馬上磕頭認錯,看來這次皇上是鐵了心想問追究責任。“陛下聖明,既然陛下洞察一切,臣亦不該搪塞陛下,臣知罪求聖上責罰。”

“朕要責罰你,你還能活著走出這養心殿?”

晁錯忽然明白了聖上此次召他前來的真正用意。“既然陛下有意信任臣下,臣亦當推心置腹。”

“江浙自古富庶,有蘇湖熟天下足之美譽,這幾年,年年豐收,卻謊報減產。原因很簡單。江浙多是吳楚轄地,他們刻意謊報,私藏大量糧食,居心叵測。但臣手中目前沒有證據,故不敢妄言。”

聖上忽然笑起來,“愛卿既然洞若觀火何苦裝瘋賣傻。”

“這涉及皇族家事臣下實在不敢妄議,所以才出此下策,臣甘受責罰”

“好了,又來了。繼續吧”

“是。至於魚鹽鐵器減產,更是端倪頗多。這些年齊地大小鄉紳大量開礦、設漁場、煮鹽,產量不可能不增反跌。隻有一種可能,問題出在上報人身上。也就是齊地五國的諸侯刻意隱瞞產量。”

“此外。齊地商賈之氣彌漫,私人采鹽之風盛行,這也導致官府所征的魚鹽減產。”

“至於國庫虧空,戶部賬本漏洞重重,戶部官員對臣下的詢問互相推諉。賬本上的數字有幾處臣至今耿耿難以釋懷,其一,陛下厲行節儉,但禮部的開銷卻大的驚人,足足有先帝在位時的三倍。還有工部,陛下不興土木,僅僅翻修未央宮一項,工部用去的錢財就有兵部半年的預算之多,足足兩千萬白銀,後宮所有嬪妃一年的用度也隻有五百萬而已。這些天價的工程必定是有人在其中做了手腳。”

氣氛忽然有一絲壓抑,這些年朝政的積弊,劉啟聽過的,沒聽過的,這次全都聽見了。他再也無法裝聾作啞隻是,他唯一失望的,

是未央宮。是王美人。王座上傳來一聲冷笑,不知是笑別人,還是笑自己。

良久。劉啟緩過神“以上積弊,愛卿可有良策”

這麼多年壓在晁錯胸口的這些話他早就想說了,這一次直接麵聖,這樣的機會當然不會錯過。

“其一。重農抑商。高祖立國,一直提倡黃老學說,與民休息。這讓投機者有了生存的土壤。近來年,越來越多農田上耕作的人流向了商場,長此以往積弊更甚。重農抑商才是立國之本,才是提高糧產,穩定國計民生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