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10歲的男孩,拽著父親的衣襟走進王琦教授的診室。他畏怯地躲在父親身後,露出童稚的眼睛,但我還是看到了這個孩子嘴唇周圍依稀可見的胡茬。
上世紀70年代,除了醫生,極少人知道性早熟這個名詞,而到了80年代,有統計顯示,我國兒童性早熟的發生率達到了0.7%;而後,從90年代至2000年,又有調查顯示:平均每100個孩子裏,就有1~3個不同程度的性早熟兒童,並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中醫婦科名家柴嵩岩曾說,在她的門診裏,出現了越來越多八九歲就來月經、長乳房的女孩兒。而在王琦教授的男科診室中,也經常擠滿了帶著十幾歲的兒子來看性早熟的家長。
也是在不久前,手機報上有一則新聞:腫瘤已成為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就在去年,我采寫了民間治癌醫生董草原,一個案例令我難忘:一對有錢的夫婦,為了生一個健康的孩子,在妻子懷孕期間,每月花3000元聘請了一個營養師,結果,十月懷胎,生下一個近十斤重的胖小子。家人高興,又獎賞了營養師8000元的感謝費。沒想到六個月後,發現孩子的肝髒長了一個六公分大的腫瘤。不治而亡。而在他治療的病例中,20幾歲患上肝癌、白血病的孩子不在少數,且有越來越多之勢。
王琦教授:
如果人們走出家門,關注疾病這個領域,就會知曉一個殘酷的現實:性早熟、癌症、高血壓等疾病正逐步成為新生兒、青少年的高發病。而麵對這些高發病,盡管現代醫學尚不明原因,但卻可以從20多年前就開始初見端倪的兒童性早熟中,找到跡象。
這個十歲的男孩就是性早熟。他父親說:"兒子從幼兒園開始,就長得比別的孩子快,上了小學也比同年級同學都高,當時全家人都挺高興。可是這一年多的時間,孩子不長個兒了,眼看著被同學超越。家裏就這一個寶貝兒子,為了讓孩子長個兒,除了三餐不離魚、肉,還請國外朋友帶回來最好的營養品。結果個兒沒長,胡子和青春痘卻都冒了出來。西醫說孩子雖然才10歲,但骨骼年齡已經接近成人的標準,今後,再也沒有多少長高的餘地了。"在我的診室中,還有過五六歲就出現性早熟的男孩子……性早熟的孩子,可能在七八歲的時候,就達到了本應到十四五歲,或者更大年齡才到達的發育程度。
我每天都會呼籲來診室的家長,你們是否意識到了,用高營養、高熱量的飲食,完成了孩子生命的"跳級",付出的是縮短生命的代價?因為早熟,極可能要麵臨早衰。預防早熟,及早發現早熟就是當務之急。而廣義的早熟,還包括兒童肥胖,它更不容易引起家長的重視。性早熟和肥胖,是現在孩子們麵臨的兩個嚴峻問題。
1.需要警惕的"小大人兒"模樣在我們身邊,校門打開,走入眼簾的很多是小胖墩,還有大高個兒。孩子們有條件吃最貴、最有營養的食物,過著老一輩想都不敢想的優越生活。孩子們強壯了、高大了,是福還是禍?
而據有關醫院統計,在今天的性早熟門診中,越來越多的男孩和女孩走進了診室,男女性早熟的比例大約為1:4。在全國的孩子裏,性早熟的孩子比例已經超過了4%。
王琦教授:
關於男孩、女孩性早熟的問題,還要分析來看。應該說女孩子的性早熟比較容易發現,因為這些女孩子呢,有的八九歲就開始來月經了,長乳房了,這些明顯的早熟表現,如果家長留意的話,很容易發現,也就能及早警醒和重視。
但是男孩子的性早熟就不太容易發現,或許是男孩子們礙於自尊,嚴密地保守起這個秘密;或許是,表現出來了一些跡象,卻被家長當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比如十一二歲就開始遺精,比如過早地對異性(可能首先對母親)表現出"性趣",比如過早地長出胡須……長出胡須的時候,往往能夠引起家長重視,但到了這個階段,已經算是早熟的"晚期"了。
那麼家長如何發現自家男孩的性早熟呢?其實有一個重要的角度,就是觀念問題。咱們經常會看到一幅畫,這幅畫在很多公共場所出現過。一個五六歲的男孩給一個同樣大小的女孩看自己褲子裏麵的"秘密"。這幅畫呢,大家看起來很可愛,後來就熟視無睹了。同樣,孩子們也會看到這幅畫,他(她)們的小心理會產生怎樣的感覺呢?這就沒有人關注了。
兩家人往來,大人在聊天,孩子們也在"談情說愛"。當兩個三歲的小孩子,玩著過家家的遊戲,男孩子偷偷去親女孩子的小嘴時,家長看見了可能會哈哈大笑,笑過了,也沒有深思。
一個男寶寶對爸爸媽媽說,幼兒園彈鋼琴的老師是他的女朋友……大人們也是一笑,覺得寶貝們好可愛。其實這些表現不是空穴來風,這個時候你就要關注孩子了。在此之前,孩子的飲食是怎樣的結構,這是更應該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