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生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巴甫洛夫說:"愉快可以使你對生命的每一跳動,對於生活的每一印象易於感受,不論軀體和精神上的愉悅都是如此,可使身體發展、健康。"在中國,有關部門做過統計,50%的男性,陽痿與抑鬱症並發。中醫認為肝主情誌,也就是說相當一部分男性病人,不是他的器官出了問題,而是壓力大,情緒起伏大,甚至很多人處於一種抑鬱狀態。也就說,現代男性的三座大山:陽痿、前列腺炎、不育,已經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單從生理上找原因,而與當今社會的壓力、競爭等相關因素有密切關係。
王琦教授:
過去很多年,人們不認為情緒與健康有直接關係,不認為男人的情緒直接影響到他的健康,甚至生殖、生育能力。因此,當以"偉哥"為代表,能夠直接對某個器官立即起效的西方"壯陽藥",進入我們國家的時候,曾經掀起熱潮,一直到現在。盡管越來越多的報道,在強調這類藥物很大的副作用,仍然有人經不起誘惑,以身試藥。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讓很多男人甘願自己被物化。
我們說,女人是水做的,這是文學的說法,從生理角度來說,女人的一生要分成4個階段:少女期、少婦期、更年期、老年期。這四個階段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伴隨著女人肝血的盈虧而變化的。我們在《解密中國人的九種體質》裏麵曾經詳細解釋過,也就是說女人一生相對男人來說,是氣有餘而血不足,這是因為女人的月經、生育、哺乳都在耗血,所以一生都需要滋養。而男人呢,相對於女人來說,是血有餘而氣不足,原因也很簡單,男人一生都在耗氣,形容男人的詞彙多半也是浩然正氣、氣吞山河、英雄氣概等等。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很多外向型男人到了老年都變得內向了,有點像老太太了,就是這個氣的多少所致;很多年輕時溫柔的女人,年老後倒變得外向了,也是血的虧損造成的,我們說很多女人的更年期綜合征就是肝血燥的表現。
過去呢,男性的陽痿屬於退行性病變的範圍,它的發生率,與年紀高低成正比,一般來說,70歲以上的老人失去性能力屬於正常,這個人群大概在1/3左右。現在不一樣了,越來越多的男人,甚至有20多歲的年輕人,盡管生理上檢查不出任何毛病,但就是覺得自己不行,甚至於"偉哥"對他都不起作用。這也在提醒我們,關於男人,關於男性問題,是否應該放下西醫解剖學的視角,而從身體的生理變化,"正氣"的強弱來考慮一下呢?
我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了"陽痿從肝論治"的治療理論,這也是受了《黃帝內經》的啟發。《黃帝內經》中說了這麼一句話: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但是,過去的醫家看男性病,往往會"從腎論治","從肝論治"的理念更多用於女科的診療,當這個理論被單獨提煉出來治療男性疾病以後,在學術界影響很大,臨床上效果非常之好。可以說這個理論是我幾十年思考與治療男性疾病的經驗精華,也可以說,這其中,涵納了我對當代男性,從心理到生理的充分理解。
關於男性的生殖係統,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不過是一些器官的組合,它們按部就班的,做著分泌雄性激素,產生精子,完成勃起,給女性快感及繁衍後代等等工作……
而對於一些男性因為心理障礙導致的不舉,現代醫學則會從心理學的角度予以醫治。但對於屬於整體醫學的中醫學來說,關於男性問題,前人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經做了係統的解釋。
中醫也將男性生殖器官稱為"宗筋"。《黃帝內經》中說:"前陰者,宗筋之所聚。"我們知道人體有十二經脈,但是十二經脈之氣,要怎麼散布到人身體的各個部位呢?就要靠一套叫做經筋的係統,包括現代醫學所說的筋膜、韌帶、腱鞘甚至肌肉等。《說文解字》將筋理解為"肉之力也",形象地說明了它的"勢力範圍"漫布全身,聯絡四肢百骸,主管關節運動等等。它"穿梭"於肌肉之間,從手、腳趾開始,將身體的腕、肘、腋和踝、膝、股全部"串連起來",最後,這些筋脈在一個地方集合,這個地方就是"宗筋"。
因此,通過男性的前陰,可以說能"窺一斑而知全豹"。它是否健康,出了什麼樣的問題?也意味著整體健康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
按照中醫的理論,人體的髒腑經絡,相當於一個龐大的"行政機構",除了要各司其職,還有層層監管的製度。中醫將心比喻為君主,下設各個官職。那麼"宗筋",也就是男性生殖器官的頂頭上司是誰呢?就是肝。肝氣應該抒發,像春天的樹木,這樣我們就理解了,抑鬱的人也會發生陽痿。
因此我建議男同胞們,每天工作之餘,醒後、睡前,做一做放鬆功,做起來很簡單,卻是氣功的入門功法:1.自然呼吸,站、坐、躺下都可以。
2.輕閉雙眼,想象著將遊散在外麵、疲累的心神暫時收回身體,讓身體充分放鬆。
3.按著下麵的順序,依次促使肌肉放鬆:從頭頂開始,到前額、眼眉、《子午流注針經》中記載,肝經"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少腹……"會陰、小腹、乳房,都在這條線上。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女性總生悶氣、抑鬱,導致肝經的濕熱和不舒,容易得乳腺增生、乳腺癌、宮頸癌;男性,則會影響性能力,易得前列腺炎、陰囊潮濕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