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博大家曾昭燏(1 / 3)

人物春秋

作者:梁麗君

曾昭燏(1909—1964),曾國藩的大弟曾國潢的長曾孫女,中國第一代女考古學家、新中國文博事業的奠基人之一。為我國的考古事業、文物保護事業鞠躬盡瘁,做出了巨大貢獻。上世紀50年代曾流傳著一段關於曾昭燏的佳話,一位蘇聯專家在來訪時善意地問:“ 曾小姐準備何時出嫁?”曾昭燏意味深長地回答道:“我早就嫁給博物院了。”這段佳話,真切地反映出曾昭燏與博物館的深厚情緣。

“服務無數人”的誌向

清宣統元年正月初六(1909年1月27日),曾昭燏出生於湖南湘鄉荷葉鄉萬宜堂一個官宦世家,是曾國藩的大弟曾國潢的長曾孫女。曾國藩在治政、治軍、治家方麵均有獨到見解,注重家風的培養和子女德性的要求。他對子女的學業與道德教育可以用勞、謙二字概之。作為曾家後代的曾昭燏似乎一生也以這二字對自己要求。不過,在青少年時代,對於曾昭燏的成長影響較大的還有從英國留學回來的堂姐曾寶蓀,她在長沙創辦了藝芳女校。從十四歲起,曾昭燏就在這裏跟隨堂姐學習。可以說,曾昭燏當時在藝芳女校所受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對她後來選擇的人生道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曾寶蓀曾經教導她:“做事要負責認真、做人要勇敢堅強,有是非心、有正義感,要愛人如己,犧牲自己幫助別人……一個人如果結婚,隻能教育服務一家幾個人;如果不結婚,便可教育服務無數人。”曾昭燏也覺得,不少女子結婚後整天忙於家務,埋沒了她們的聰明才智。為了自己向往的事業,她很快確立了“服務於無數人的”誌向,決心一輩子不結婚,跟堂姐一樣終生過獨身生活。

曾昭燏的父親曾廣祚是清縣學附生,江蘇候補道。大哥早夭,二哥昭承,美國威斯康新大學經濟學碩士,後在國民政府任職。三哥曾昭掄,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博士,著名的化學家,曾任中科院學部委員,教育部、高等教育部副部長。應該說,是他使妹妹堅定地走上學術道路的。早年,他堅持讓妹妹曾昭燏從家鄉到南京中央大學學習,接著又敦促她留學深造,並資助其留學費用,有他的高瞻遠矚和支持才促成了這位中國傑出的女文博學家的誕生。除了受家庭的影響外,真正讓她喜愛並走上考古、文博這條路的,是她的授業恩師中央大學教授胡小石。遇到這位文、史、詩、詞、書法無不精通的國學大師,自是曾昭燏的平生幸運,這為她日後的學術事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

而曾昭燏與博物館真正結緣是在去英國學習考古之後,她放眼世界,覺得可學的太多了。1936年6月19日,她給傅斯年寫了一封長信,27歲的曾昭燏這時充分顯示出其眼光之高、之遠,流露出她甘願為千萬人服務的決心和信念。傅斯年時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所長,與曾昭燏三哥曾昭掄是連襟。在曾昭燏的回憶中,自認為傅斯年對她的影響至深,傅斯年的學問與為人均為其樹立了榜樣。信中有這麼一段話,語氣很是迫切:“冒昧地寫信麻煩您,希望您為我個人著想,為中國的考古學發展著想,我學什麼東西最有用處,趕快回信給我,因為我在暑期中必須決定下學期的計劃。您既然不憚煩地指教夏鼐,希望您也能不憚煩地指教我。”傅斯年十分賞識曾昭燏的膽識和氣魄,在他的建議和推薦下,曾昭燏於1938年抗戰時期辭去倫敦大學助教職位,應中央籌備處主任李濟的邀請,到昆明擔任該處的專門設計委員,她的工作才能和熱忱讓李濟由衷地器重她。

獻身於文博事業

在中央籌備處工作的日子裏,曾昭燏利用自己的學識,積極投身於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工作。其間參加了雲南大理的蒼山洱海境內考古發掘、龍泉遺址、白雲甲遺址發掘以及四川彭山江口一帶崖墓的發掘工作,並參加了這些考古報告的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