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溥儀:目睹新社會的誕生(1)(1 / 1)

世說新語

溥儀曾幽默地說:“我曾經做了4次皇帝。第一次是3歲時繼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張勳在北京複辟,擁戴我做了10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東北把我扶上了偽滿洲國皇位;第四次當皇帝是在前年,我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獲得了選舉和被選舉的全部權利。現在我同其他中國人民一樣,是一個‘集體皇帝’。”

1959年12月4日這一天,氣氛非同尋常。在押的300多名偽滿和國民黨戰犯忐忑不安地坐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大禮堂中。禮堂中央懸掛的“撫順戰犯管理所特赦大會”紅色條幅分外醒目。

會場一片寂靜,戰犯們既激動又緊張,不安地望向談笑風生的管理人員,他們手中握著的正是特赦名單中。

“愛新覺羅-溥儀!”

原本不停地在心中祈禱的溥儀先是一愣,而後慢慢站起,緩緩地走到主席台前。他伸出顫抖的雙手,接過特赦通知書,然後深深地鞠了一躬。當溥儀轉過身時,人們發現他早已是淚流滿麵。

所有人都沒想到,第一個被特赦的竟然是這個末代皇帝。

其實,溥儀最該感謝的人是毛澤東,原本名單中沒有他的名字,但毛澤東卻說:“要放,就先放‘皇帝’,我們共產黨要有這個氣魄。”

幾天後,溥儀和同一批特赦的獄友們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車。平生第一次與老百姓們坐在一起,溥儀感到既興奮又新鮮。新中國是什麼樣子的?未來的生活又會如何呢?正在他浮想聯翩的時候,車上發生的一幕給了他最好的答案。

一個小姑娘突發闌尾炎,女教師坐火車帶她趕往沈陽治療。乘客們紛紛為她們讓座,乘務員也連忙打電話請沈陽站的工作人員協助。溥儀在自傳《我的前半生》中記錄了這感人的一幕,並感歎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在今天也已變成了現實。”

1959年12月9日,溥儀走下了列車,幾個兄弟姐妹早在站台上等候多時。

一聲“大哥”,讓溥儀心中五味雜陳。雖為手足,但在他的前半生中卻從來沒聽到過這個親切的稱呼。那時,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而這些弟弟妹妹則是臣服在他腳下的奴才。人生50多年,溥儀第一次體會到了普通人的家庭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