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消失的錫安(1 / 2)

一開始,淩銳是學著伊布拉的方法用鵝卵石丟出去,然後觀察是否會下陷,以此來判斷流沙的範圍。後來他發現,凡是流沙表層下麵的沙子,和實地上的幹燥的黃沙是不一樣的,稍微有些潮濕,看顏色就能分辨出來了。他隨即用手杖挑起了黃沙。一路找一路以鵝卵石放在沒有流沙的實地上,做好標記。這樣一來行進速度就快了許多。

走了一段路之後,他發現好像這潮濕的沙地已經不見了。他立刻叫伊布拉過來看。伊布拉將一塊鵝卵石扔了出去,沒一會兒就陷了下去。伊布拉搖了搖頭說道:“現在太陽起來了,這辦法行不通了,還是隻能用鵝卵石啊!”

這沙漠裏是幾乎不下雨的。日正當空,被烈日曬上幾個小時之後,即便是流沙下層的黃沙,也會變得比較幹燥。所以淩銳發現的這個辦法隻能是在清晨和上午溫度不高的時候才有用。

隨手丟出的鵝暖石,就像是丟到了水麵上,直接就沉入沙子裏去了。連一塊石頭的重量都承受不住,可想而知,要是人踩上去,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形?

走出一段路之後,他們來到了一個沙丘上,回望走過來的路,那些標記出來的鵝卵石,連成一片之後竟然有那麼大一片的範圍。淩銳喃喃自語道:“怎麼這片流沙這麼大!如果地下水這麼充裕的話,應該可以形成綠洲了吧!”

“這裏以前是有個名叫‘錫安’的古國的,就在這片沙漠的邊緣。由於沙漠化日益嚴重風沙的侵蝕,數千年來,原本的土壤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雖然有地下水,但這塊土地荒蕪的命運卻無法改變了。”薩米是研究神秘學的,所以對世界上各種消失的文明和古國、部落都有研究。而且這次來之前,她還做足了準備,查閱了大量的資料。

聽了她的話伊布拉插了一句話說到:“這裏幾十年前,還有個部落的,現在全部搬走了。那最後一片綠洲根本沒辦法抵擋風沙啊!”

太陽漸漸西沉。天邊成片的晚霞變幻出一片片的奇異形狀。讓他們不由得駐足眺望起來。

“哦哦……哦哦!”一個低沉地嘶吼聲響起,他們順著這聲音望去。原來是伊布拉的夥計,那個不會說話的啞巴在前頭又跳又叫的嚷嚷。而他指著的是左前方一片枯黃色的樹林,枝幹樹條都是光禿禿的。

“那是錫安王的胡楊林……”伊布拉高喊著說道,“我們走出流沙區了!”

在沙漠中行走,為了減少水分的流失,旅人們一般都是不太說話的。在這種沉默的狀態下,孤獨感自然是一直伴隨著人心的。而在這一望無際的大漠裏,即便是看到遠處的一棵樹都能讓人興奮不已,更何況是這片胡楊林代表著他們離開了危險的流沙區。。所有人都滿心喜悅地想那胡楊林奔跑而去。

當他們來到胡楊林的邊緣,眾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蔓延近十裏的範圍內都是枯死的胡楊樹,有的已經倒伏在地了,有的還依然屹立挺拔。這一大片枯死的胡楊林,以各種奇形怪狀,顯示著它們曾經的鬱鬱蒼蒼。這種死去的生命,比活著地更能打動人心。

這片生機已絕的胡楊林佇立在在荒漠中,枯枝虯結著掙紮著直指蒼天,仿佛在控訴著歲月的無情,彌漫著一種來自遠古的悲涼!樹下還依然頑強地長著一些斑駁雜色的灌木,就好像維羅迪的油畫中那抹色彩對比最強烈的亮色向天際延伸而去。

入夜時分,由於走出流沙區的喜悅,他們都睡不著。索性就圍坐在篝火邊聊天。伊布拉常年在這沙漠中行走,對這邊的風土人情非常了解。聽著他講述那些異族部落的傳說,他們聽的都很入神。

“按照你所說的,這個居延部落很可能是錫安古國的後裔。”薩米以其學者的態度審慎地對待每一個不起眼的線索。剛剛伊布拉講述了那個數十年前還生活在這附近的居延部落的傳聞。薩米聽著聽著,不由得和資料裏描述的錫安古國聯係了起來。

這個部落和錫安古國很多習俗上都有一種傳承性。這種傳承性對於曆史研究和考證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證據。

聽薩米說道這個消失了的錫安古國,淩銳不由得問道:“這個錫安古國是什麼時候消失的?”

按照薩米的說法,這個錫安古國,其曆史比索諾建城都要早。據說錫安古國滅亡後,其後裔除了一部分留居在沙漠中之外,其餘的大多都向南遷移了。穆族就是錫安人的後裔。

錫安的消失最主要的原因是自然的生態平衡被破壞了。錫安古國地處從東皇經兩河流域向歐拉前行的陸路要衝,這裏有一條古絲綢之路是古代連接東西方的南線。北邊因為要從霸州翻過哈迪斯峰和廣袤的黑森山脈,路很難走。所以主要的東西方交往通路還是錫安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