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二十年前(1 / 3)

傳說有一鬼城,名喚酆都,這酆都城不知何時何人所建,隻道城中有一道鬼門關,直通十裏黃泉路。凡是人間死者,魂魄離體,或是有黑白無常拘捕,或是自行到本地土地廟報到,之後都要走這十裏黃泉,過奈何橋,上閻羅十殿受審,十殿之後便通著十八層地獄。

奈何橋下為奈河,也叫忘川河,河中無水,盡是血汙,內有冤魂萬千,終日哀嚎不止,時時恐嚇著路過的亡魂,那聲音盡是叫人毛骨悚然、膽戰心驚。

過了奈何便是十座閻羅殿,殿內分有十王,終日審判那些亡魂,若是生前不善不惡,功過相抵的,便準去再投人胎;若是多行善念,頗有功德,便入天道,升職為仙;若是那終日作惡之人,便要贖清罪過,再判入畜生、惡鬼、地獄三道。

這黃泉路悠悠綿長,輾轉難行;鬼門關高如崇山,入之無回;閻羅殿金碧輝煌,宏偉壯觀。這三處本是地府每日最熱鬧的地方,每天都會有無數新亡的魂魄來此輾轉,又有無數贖清罪過的亡魂前去飲孟婆湯投胎,可是今日,這地府居然空空蕩蕩,黃泉路上也隻是三三兩兩的地府小鬼盤旋,而且臉上帶著焦躁,時不時便仰頭朝著閻羅殿後的地獄看去。

那閻羅殿後有一條岔路,一條通往十八層地獄,而另一條則是通到一間破敗石洞,洞口僅兩米來高,兩邊書著一副對聯: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好似秘藏,洞口無橫批。進得洞去,方知洞內麵積更小,隻有一石床,一石椅,一石桌,桌上一盞長明台燈,並堆著些許經卷而已。

此洞內住的便是地藏王菩薩,心已有佛性,怎奈不忍見地獄疾苦,故而立誓,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此時地藏王菩薩正左手立掌,右手持珠,微微閉目,默默誦念著往生經文,如今洞前雖並無跪拜的冤魂,卻也不曾停口。

石桌邊跪著一隻異獸,此獸便是諦聽,虎頭、獨角、犬耳、龍身、獅尾、麒麟足,樣貌似龍非龍、似虎非虎、似獅非獅、似麒麟非麒麟、似犬非犬,此時正慵懶地趴在地上小憩,不多時,懶噠噠地睜眼,卻見站在菩薩身邊的小童仍舊不安地望向洞外,心裏不覺得好笑:

“如此心性不定,主人居然說他能成大造化,真不知主人當年是否錯算了……”諦聽如此小聲嘀咕著,那小童自然沒有聽到,菩薩卻聽得一清二楚,嘴上停了停,睜開眼默默看了看諦聽,再看看那小童,也不說話,便閉上眼睛繼續念經了。

那小童名叫穆凡,本家姓敖,原是東海龍王的孫兒,也是一條小龍。他本可無憂無慮過完一生,怎奈那年東海龍王暴斃,龍王家九個龍太子為爭龍王之位自相殘殺,穆凡的親生父母本性純良,不願參與其中,隻可惜好人沒好報,二人偏偏成了此次紛爭中最早犧牲的棋子。

穆凡本來也是不會活著的,那日龍宮內亂,穆凡已經受了重傷,那些個叔叔伯伯心中還有些不忍,因此沒有對穆凡趕盡殺絕,隻等他自生自滅,偏巧地藏王菩薩來東海巡遊,見穆凡可憐,便將其救回,帶到地府療養。

傷是好了,可是穆凡的神龍之息卻因為這一次重傷而受了牽連,失掉了一個靈竅,而這靈竅又偏偏是那主陰陽平衡的,因此穆凡雖是龍族,卻不能再用法術,地藏王菩薩便讓他每日誦經,又叫地府的無常判官們教了他一些武藝,機緣巧合,還與蜀山掌門黃心靈有緣,學得了測算陰陽,趨吉避凶的法門,穆凡每日修行,倒也不會閑著。

曾有一日,菩薩見穆凡於地獄邊緣嚶嚶落淚,便問起穆凡:“可是恨那幾個叔叔伯伯殺你全家,毀你靈竅?”

穆凡搖搖頭:“那幾位叔叔伯伯殺我父母,毀我靈竅,我自是有些失落,卻不曾悔恨,畢竟他們也都是為了自保……隻是我看著地獄裏麵的冤魂淒苦不安,一開始有些怕,後來卻越想越傷心,菩薩,他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要在此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