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亂世(1 / 3)

顧林背井離鄉之時正逢戰亂之年,那時他還是十二歲小孩兒。

他的小手被父親握在手掌中,手掌的粗糙、顫抖,讓顧林第一次體會到戰亂帶來的恐慌。

之後在潮元觀中修心的他始終忘不了那個火光與流彩交織的夜晚,忘不了那晚握著他小手的父親是如何消滅在寒光之中的。

那道突兀而來的寒光也使他在以後漫長歲月中總是在睡夢一遍又一遍的重溫著。

那時擁走在潮動人群中的父親如砥柱般立於中間,把幼小的他裹挾在臂膀之中艱難前進著。

遠方硝煙繚繞之處凝聚著深沉的仿佛要壓下來的烏雲,而在潑散墨般的煙霧之中,不時有隨轟鳴聲而迸發出的紅色火焰,像綢緞一樣在蕭索之意的寒風中簌簌而起。後來豪邁之中透著無限蒼涼的鼓吹聲,隨帶有濃烈戰爭味道的風嗚咽而來,使許多逃亡之人聽到後,向戰火彌漫的破敗之處望去,泛紅的眼睛中淚水撲簌而起。

對於這場勝負已經能預料的到的戰爭,人群中發出更多的是呐喊之聲。

在父親抓著的粗糙手掌下也前進的顧林,仿佛置身於舢板中一樣,感到被許多人踐踏的腳痕繁雜的道路是伏起又落下的。

進入孤城外遼闊沙漠之時,顧林在父親黝黑的臂膀的縫隙中,向已化為模糊輪廓的城池看去,隻見有著童年無數記憶的沙郯城,泛著淡淡火焰的紅暈,在烽火狼煙的籠罩之下已是殘垣斷壁的古跡。

仿佛有片片燃燒的雲朵飛墜而下,奇妙的色彩與天空中的火紅連為一色。

他記得前一刻還在城中有著飛沙走石景觀的街道中同年齡相近的幾名玩伴做著遊戲,突然之間浩浩蕩蕩的馬蹄踏響之聲狂風一般呼嘯而來。

密密麻麻之處仿佛飛蝗而過,枯黃色的沙塵浪般卷湧在天空,遮蔽了大半蒼白的日光。

陰霾般的天空中回蕩起馬蹄踏碎細碎灰沙的沉悶之聲,使人在無言中深刻地覺察到危險的到來。

接連幾次頻繁的交戰應該使軍隊是困倦的,卻沒想到遠方的突襲如此迅猛,便是在破敗城牆上駐守的幾人,也是在微愣的片刻後才點起烽火狼煙。

頓時肅然的軍隊在牛角號悠長的集結聲中來到城門外禦敵,卻在對方鐵騎浩蕩之下被摧枯拉朽般撕開防線,輕而易舉進入有著五千士兵駐守的沙郯城。

灰煙紅火染亮一片沙漠中特有的黃色天空。

此處居民也是沒想到敵軍突襲如此之快,便不及回屋收拾行囊,就拔腿向後城門跑去。

顧林早在聽見號角聲之後就連忙回到了家中,那時穿著灰褐色馬甲的父親擔著兩桶水,正傾倒在有著瓷釉光亮色彩的古樸大缸中。

顧林的母親在他出生之時就已去世,有關母親的記憶隻存在於父親嘮叨之中,卻讓他隱約猜測到母親也是嘮叨之人。

父親在天南這片與鄰國接壤的邊陲之城中以挑水為生計,這對環繞在沙漠中缺水的地方來說,是一份很好的生存來源。

挑水的地方要在遙遠的沙漠綠洲中尋找,顧林也曾隨父親來到綠洲之中,那是一片有著鮮嫩的草兒和嬌豔的花兒的地方。

之前隻見過被曬得枯黃的低矮灌木和深青色旱刺的他,從來沒有見過這麼一處有著地毯般毛茸茸小草和色彩斑斕花兒的美麗地方,所以在繽繁色彩映入眼簾的那一刻,一股突如其來的震撼之感便永久性地烙在他幼小的心中。

即使是多年後遊曆在仙境般色彩絢爛的秘境中,他也不曾再有這樣的感受。

隨後顧林總會追隨父親的腳步,在風塵之中踏著細碎黃沙,不留痕跡地走在隱約而現的沙漠道路上。

這對顧林幼小的童年來說是最美好的記憶。

而此刻美好的記憶琉璃般在腦海中碎裂開來。

遠方炮火已打響過來,黃沙中不時濺起滔天的灰塵,日光黯淡之處飄起血色紅霞,隻見西沉的落日在天空中呈現出色彩鮮明的半殘圓輪形狀。

在身後飛蝗般兵馬快要追來之時,父親帶著顧林離開了逃亡的隊伍。憑著多年來對沙漠的熟悉之感,他們走在先前無人走過的流沙中,向遙遠浩茫的沙漠外走去。

在流沙中行走是艱難的,但走過的每一步腳印都會隨風的吹動而消失,所以在偏離逃亡隊伍之後數個時辰後,都不曾見有兵追來,於是顧林跟著父親倒也不緊不慢在沙漠中尋到一處綠洲。

這是一片不大的綠洲,僅有水池附近泛著淺淡的綠意。

水是清澈透明的,底處散亂的碎石是浮出般仿佛觸手可及。而父親卻不讓顧林靠近這方水池,多年的經驗告訴他,顯露在外的仿佛觸手可及的碎石是假象,水的深淺是不能用視覺來判斷的。

在父親戰亂煩躁情緒的要求下,他隻在鄰近處取水。

這時天色也逐漸暗淡下去,遠方的夜幕向這裏飄來,後來徹底看不見天空中飛來飛去的黑色的鳥兒、隻有淒厲不斷的聲音傳來時,天就完全地暗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