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憑空當了幹部(1 / 2)

何縣長的任務不用想,陌然也能明白是什麼。

果然,何縣長直言不諱地告訴他,縣裏已經把瑤湖集團項目定位重點招商引資,不管花多大的代價,必須引進來。

而且陌然還得到一個新情況,瑤湖集團似乎對來雁南縣投資的事,逐漸沒有了熱情。據說,縣招商局局長幾次赴東莞見秦園,卻一次也沒見著。

何縣長是憂心如焚,瑤湖集團項目的招商引資是他一手促成的,要是沒個結果,於上於下都不好交代。特別是在楊天書記馬上就要退的節骨眼上,他這個縣長能不能上位,必須得有拿得出手的政績。

但凡一個地方新建一座城,其內涵都是不言而喻。雁南縣搬遷確實是何田宇縣長一手辦成的,但別人看政績,不是看過去和未來,而是看當下。

所有人都知道雁南縣現在就是一塊肥肉,誰都想啃一口。雖然雁南縣是個農業大縣,但因為搬遷,價值就不是一般縣能比的。

何縣長很清楚,現在不光是雁南市的幹部在盯著縣委書記的位子,就是省裏,一樣有人在盯著。在省裏做官的人,誰都想外放。外放有幾大好處,表麵上看,說是基層鍛煉,其實熟知官場的人都知道,外放不但能積聚財力與資源,更重要的是能出政績。

政績是所有當官的人最核心的追求。沒有政績的官,會被人說成是碌碌無為。所以現在的社會,每一個地方隻要換了一個官,地方必定會發生大大小小的變化。比如街道,前任剛修完,鋪了地磚,栽了梧桐。後任上來,一定會挖了前任的地磚,鋪上大理石,栽上玉蘭樹。周而反複,無始無終。以至於老百姓還沒看到前任梧桐樹的蔭涼,就被滿街道的玉蘭樹弄得目亂神迷。

政績是官的生命,至於外放的好處,所有人都能心知肚明。

何縣長本身就是外放的幹部,他在來雁南縣之前,是省委領導的秘書。領導到齡要退之前,給了他一個外放的機會。

因此,對於省裏,何縣長的資源比楊書記要豐富得多。上次來的趙家仁副部長,在省裏就與何縣長的關係非常鐵。因此他直言告訴過何田宇縣長,如果沒有一點拿得出手的政績,雁南縣的縣委書記會不會花落他家,誰也不敢保證。

何縣長與楊書記尿不到一個壺裏,這在雁南縣乃至整個雁南市,都是公開的秘密。楊書記是個老資格的幹部,多年來一直深耕著基層組織,從縣委辦公室幹起,一步一步走到副縣長、縣長,再到現在的書記。本來想著退之前進一步,哪怕是弄個市委副秘書長都可以,無奈上頭根本沒這個意思,搞得他心生怨恨,心灰意冷。

何縣長就是在他想進一步的時候下到雁南縣來。剛下來的何田宇表麵上看很稚嫩,幾次交手之後,楊天猛地發現,這個姓何的來頭可真不少。

雁南縣要搬遷的計劃幾乎做了半個世紀,一直沒人搬動。這個何田宇來了後,一年不到的時間,居然上上下下全部搞定,拿到了錢,拿到了規劃,甚至沒與他商量,就把省委領導請了下來,宣布開工。

在雁南縣,楊天是屬於遲暮派的老大。但整個縣,隻有他一個人說了算。楊天行伍出身,沒有讀書人那麼多的客套,開個會,他會在大會上破口大罵,而且用的詞,與鄉下老漢幾乎毫無二致。

何田宇就不同,一看就是個讀書人,說話也總是客客氣氣。雁南縣的人把他歸為少壯派,雖然說話沒有楊天那麼鼎力,卻也能讓人刮目相看。

他們兩個最典型的區別,就是在於對老百姓的態度。

楊天可以到鄉下與老農吃住幾個星期而毫不在意,而何田宇,幾乎不願意與普通老百姓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