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處子茶(1 / 2)

何縣長一個人坐在後院的木陽台上,看著遠處縹緲的雲,品茶閑坐。

廟裏和尚不認得陌然,攔著他不讓進去,正爭吵著,聽到一個女聲響起,轉頭去看,居然是陌絲麗,看著他笑吟吟地擺弄著手機。

何縣長來神女峰,外人很少有人知道。廟裏和尚對何縣長是尊敬有加,何縣長剛來縣裏,神女廟年久失修,想翻新一次,無奈手頭沒錢,便央了宗教事務局的領導,打了一份報告送到何縣長案頭。

報告裏隻需撥款十萬塊,何縣長大筆一揮,批了三十萬。這完全出乎了和尚們的預料。為了投桃報李,便在後院修了這麼一座陽台,幾間客房。建好後請了何縣長來視察,一眼瞧見,頓時喜歡得不得了。

縣長管財政,有批字大權。書記比縣長大,卻不能批字撥款。當初神女廟的和尚也去找了楊書記,楊書記一輩子不信鬼神,不但不答應撥款,還將和尚們罵了一頓,私下底說,這群禿驢,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還想伸手要錢,門都沒有。搞得縣裏來氣,幹脆把和尚們的香火錢也收歸國庫裏去。

提到香火錢,不得不提神女廟的規矩。

原來劉天子敕建大廟後,劃了五十畝良田供養。神女廟的給養,一律由當地官府負責。但有一條,神女廟不設香火案,不收香火錢。

這還得回到之前說,革命小將拆不了廟,就拿廟的土地出氣。將五十畝良田收歸公有,分到神女峰下的村子裏去。

神女峰下的農民,哪裏不曉得神女的威力?要了土地,怕神女怪罪。不要土地,又過不了革命小將這一關。後來有人想了個辦法,如數將田接收下來,派專人精耕細作,每年所獲,悉數送去廟裏。

土地分了下去,農業稅和必交的儲備糧卻不能少交。山下的農民隻能咬了牙,將稅務全部壓在原來的田畝冊子上,搞得神女峰下的農田,比別的地方要多出一倍的稅款和公糧。

其時廟裏的和尚不多,年輕力壯的都逼著還了俗。剩下幾個老弱病殘,也吃不了那麼多糧食,於是與山下的村民商議,以後打的糧食不用全部交給廟裏,隻需滿足幾個老和尚的口糧足矣。廟裏又沒什麼可以儲備糧食,便將口糧每年分幾次,以上香火的名義送到廟裏去。

到後來有人傳說神女很靈,來往的香客也就多了起來。香客敬香,不是燒一柱香火就可滿足。在香客們看來,敬香不納香油錢,總覺得心沒盡到。於是有人來敬了香後,從兜裏要摸出三五十塊錢來,供奉在香案之上。天長日久,來敬香的香客,都會如法炮製,如此以來,每年收的香火錢,卻也可觀。

香火錢就該用在廟觀的修繕上,可到了要拿錢出來修廟,和尚卻是一片叫苦聲,說那麼點香油錢,還不足以供奉神女像前的長明燈。

這就是楊書記可惱的地方。他開口閉口都是一群禿驢,想要從政府拿錢,門都沒有。

楊書記也果真做到了,以後的幾任縣長,還真沒給過神女廟一分錢。直到何縣長履職雁南縣,和尚們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照舊投了書來,沒料到何縣長非但批了錢,而且還多出兩倍。這不由和尚們感恩戴德,恨不得在廟裏給何縣長立個生人牌位來供奉。

有知情人說,楊書記和何縣長的分歧,就是從神女廟開始的。

陌然正與和尚小聲爭論,說要找何縣長請示工作。沒料到和尚根本不買賬,說何縣長來到廟裏,就是居士。居士在此,無非圖個清靜,凡塵俗世之事,最好不要打擾。

和尚不讓進,陌然也沒辦法。正急得火燒眉毛,看到了陌絲麗,頓時一陣驚喜。

陌絲麗也不問他來何事,隻是指著後院輕聲說:“陌大主任,何縣長在思考問題,你此時進去,不怕擾了他的心思?”

陌然笑道:“我是給何縣長送藥來了。”

“送藥?”陌絲麗吃驚地看著他問:“什麼藥?我沒聽說何縣長病啊。”

陌然笑笑道:“心藥。你隻管引了我去,決不會讓你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