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美哉!壯哉!
Z女士告訴大家,今天的午餐提前到11:30。用過午餐,離開張掖,驅車前往雄峙於祁連山與戈壁灘之間的嘉峪關城樓。
嘉峪關是大家熟悉的地名,初中的地理課本上就有相關的知識。每當提及讓中國人自豪的萬裏長城,人們總會想起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蜿蜒起伏在崇山峻嶺和中華北疆廣漠的大地間。嘉峪關為明初建築,入關處有一汪湖水,稱“九眼泉湖”,路邊一株樹幹粗壯枝葉茂盛的“左公柳”。《肅州八景》稱:“峪泉乃嘉峪關坡下之九眼泉也,冬夏澄清,碧波不竭,以極西關。有此湧泉不唯民資以生,且又沃地數頃。”這座由內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簷歇山頂式高台樓閣建築和長城烽火台組成的雄偉建築群,就是當年英雄夢想與壯行的見證。內城是關城的主體和中心,周長640米,麵積2.5萬平方米。嘉峪關的馮慶主任為我們的考察提供了便利,他同時也是我們的高級“導遊”,讓我們在落日之前,盡情享受著關城的古樸、厚重、滄桑與壯美。空曠的關樓上,題有“嘉峪關”、“天下第一雄關”的大匾,還有兩座城樓稱光化門和柔遠門,一座完整的將軍院落,官井、關帝廟、戲台和文昌閣等建築,還有稀疏的楊柳樹。
當年林則徐被貶新疆,西行途中寫下一首《出嘉峪關感賦》:“嚴關百尺界天西,萬裏征人駐馬蹄。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雲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人望迷。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隻見一丸泥。”他的心態此時大概有些悲涼,或許感受到了“萬裏長城萬裏空,百世英雄百代夢”的意境。我們今天站在嘉峪關的城樓上,可以感受到日月時光的無私無情和宇宙的偉大,在雄壯的邊關上,高峻的城牆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體會油然生發。
嘉峪關給我留下了太多深刻太多特別的感受和印象。堅固的牆體,厚實的城池,層層累土,座座城堞,雄關險隘,甕城堡牆,都在講述著絲綢路上的傳奇故事,斑斑點點,遍野陳跡。偌大一個關城,落日餘暉中的磚石夯土城牆生發出無限的古老、蒼涼、悲壯。在這座今天已然空曠甚至有些荒涼的關城進進出出,仿佛還能聽得到當年城牆內外戰馬嘶鳴,聽得到茶馬古道上陣陣商隊駝鈴……
第八(節) 撩開敦煌的神秘麵紗
24日(星期四)早晨,來到一個沒有多少遊人的沿線景點——長城第一墩。河水長年累月的衝刷,切割出了兩岸陡峭的崖壁,一條幾十米上百米的深穀。站在高科技材料築就的玻璃觀景台,俯視腳下奔湧的大河,領略西北穀地的奇險和壯美。在長城第一墩稍作停留,便朝著心馳神往的敦煌行進。沿路上看到的漢長城與烽燧遺址,欣喜萬分。戈壁腹地的沙礫無法壘築城牆,就以蘆葦、紅柳、羅布麻一類的柴草加沙礫層層疊壓夯築而成,一層柴草一層沙礫,形成長城牆垣的獨特樣板。玉門關附近的一段漢長城遺跡,經曆了兩千多年的風雨剝蝕,高2米多、寬3米的長城牆體仍然立在荒漠戈壁之間,戈壁灘濃鬱的漢唐風傳遞著古老與蒼涼,這是曆史留給甘肅河西走廊的寶貴遺產。
敦煌古稱沙州,敦煌莫高窟,是我們此行最重要的一站。對於從事人文曆史研究的人來說,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就是一座擁有數不清解不盡的神秘美麗的寶藏山。在敦煌研究院一位劉姓研究員的帶領下,看了幾處“特窟”,而他本人也有敦煌學的著作問世。
莫高窟也稱千佛山,坐落在敦煌東南的一條峽穀當中,背依鳴沙山,麵向三危山,從前秦到元朝經過了一千多年的開鑿,南北長千餘米,洞窟層層排列,沙山環抱,清泉潺潺,綠樹成蔭,這裏是“沙漠中的綠洲”、“戈壁灘上的綠洲”。這座民間石窟有490餘,以其精美的壁畫、彩塑馳名中外,成為中國佛教藝術的一座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