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以後,十年臥薪嚐膽,蓄勢報仇雪恨。《國語》載:“勾踐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非夫人之所織則不衣。十年不收於國。”在自然經濟為主的時代,男耕女織天經地義,即便是王公貴族之家,亦無例外。一百多年前侯門將相的深宅大院也都夾雜著機杼紡織之音。晚清重臣曾國藩在他的家書中,屢屢告誡家中不可中斷紡織,曾紀澤成婚後,曾文正寫信給諸弟說:“紡織以事縫紉,下廚以致酒食,此二者,婦職之最要者也。孝敬以奉長上,溫和以待同輩,此二者,婦道之最要者也。”曾國藩的妻子歐陽夫人,一生恪守勤儉家風,紡織從無間斷。同治七年曾國藩在兩江總督任上,依然課教家中兒媳、侄兒媳婦和自己的小女兒,“早飯後做小菜點心酒醬之類食事;巳午刻紡花或績麻衣事;中飯後做針黹刺繡之類細工;酉刻做男鞋女鞋或縫衣粗工……自後每日立定功課,吾親自驗功,食事則每日驗一次,衣事則三日驗一次;紡者驗線子,績者驗鵝蛋;細工則五日驗一次,粗工則每月驗一次。每月須做成男鞋一雙。”用心良苦可見一斑。無獨有偶,李鴻章對家中婦女也有類似教導,他在給女兒和侄女的信中提出:“在家宜多聽母誡,勤學女工,詩書禮儀不可鬆懈。”
女紅是農耕時代家庭和社會經濟的重要補充,即便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也依然在中國的農村中廣泛存在。現在的中年女性即便沒有機會親身體驗以“女紅”為業的樂趣,卻也對紡車、織布機一定不會過於陌生吧!
第十九(節) 美醜一念間
關於女人美麗的話題,從古至今,始終是個熱門。看到一些關於漂亮女人的(節)目,引發出一點感慨。
現在的娛樂圈,一些女星們相互爭寵鬥氣,擴張之心與浮躁之態令人生畏生厭,盡管她們有一副還算不錯的外表,卻也不能讓人對她們生出美感,如此輕薄張狂,如此缺乏涵養,還會讓人聯想到的或許就是母夜叉類的刁悍婦人。與九十年代起奪得三屆國際象棋大賽“棋後”之稱的謝軍在勝利後的輕言細語、靦腆一笑相比,一些女演員的淺薄和狂妄,相形見絀。更有甚者,一些女星因淺薄無知而令自己的公眾形象現出醜態,遭到了舉國上下的詰難討伐,往日的美好形象又在一瞬間裏大打折扣。成也惟美,敗也惟美,美與不美,有時就在一念之間。
心靈美與外在美的有機統一,對女性的意義是重大的。現代女建築師、女詩人林徽因,人們至今念念不忘,在她逝去將近半個世紀後,仍然有人不斷地表達對她的熱愛懷戀之情,其中的一個原因或許是她的天生麗質,但更重要的還在於她是一位事業上有所成就、人生道路上不斷追求崇高目標的女性,這就是知識的力量,是人格的魅力。
前一陣子,看了一部譯製片《埃及女王》,講述的是古羅馬帝國時期埃及女王克裏奧·巴特拉的傳奇故事。影片精心渲染了女王在愛情與政治之間的特殊經曆,塑造了一個在國家政治和個人愛情之間充滿血與火一樣激情的特別女性。女王與羅馬寡頭政治時期的愷撒、安東尼、渥大維之間,演繹了充斥著愛情、充斥著陰謀、充滿了血腥的一段極不平常的戰爭與和平的大曆史。大多數人說埃及女王是一位美麗動人權力欲極盛的女性,也有報紙登載說女王是一位矮胖醜陋的女人。不論克裏奧·巴特拉的外形是美還是醜,她以其過人的智力為世界留下一段驚心動魄的傳奇秘史。女王與羅馬政壇幾位影響世界曆史進程的鐵腕人物周旋,僅靠美麗的外表是遠遠不夠的。
女性的美麗多種多樣,前幾年,在《新民晚報》上發表一篇“各領風騷”的隨筆,提到少女如詩、少婦如散文、中年女性是小說、老婦是評論的說法。林妹妹有聰穎嬌弱的美,王熙鳳有精明幹練美,賈母有她端莊從容的美,然而同時也都不乏性格中的缺陷,比如林妹妹的刻薄尖酸,賈母的老謀深算,鳳姐的心狠手辣,也都留下了一些遺憾,也就是藝術中的缺陷美。
當今世界,殷秀梅旋轉舞台間的瀟灑是美,王楠拚搏球場上的頑強是美,科學海洋中不斷拚搏的一大批女性如吳啟迪、韋鈺等等則充滿著智慧之美。可以說,女性自強自尊自信自愛,這就是美。
第二十(節) 你走了,你永在
楊慧錦大姐是一位溫文爾雅、知書達理、管理有方的好大姐。我們跟她和她的家人有十來年的交往。就在她出事的幾天前,還打電話約定北京回來後一起吃頓飯。2003年的聖誕前夜,楊慧錦大姐因車禍不幸罹難。含淚寫下這首悼念詩文,表達我們對一位自尊自強受人尊敬的大姐深深的懷念之情。
聖誕狂歡夜,一個多麼美好溫馨浪漫的冬夜。跟朋友們用過晚餐,非常開心地玩了一陣子,心中充滿對上蒼的感激,對親朋摯友的深深祝福。此刻,都市裏的大街小巷,溢彩流光,霓虹燈忽明忽暗,閃爍不停,給都市增添了神秘的夢幻和無限的魅力。大酒樓,小飯店,賓客盈門,笑語聲聲,有相聚,有喜悅,有快樂,有幸福,人們縱情享受著生命的激情,享受著生活的美好,陶醉在濃濃的(節)日氣氛中。9時許,我在回家的路上,驚悉山西大學黨委書記楊慧錦於華燈初上的傍晚時分在河北陽原縣遭遇車禍,不幸去世。哀痛陣陣湧上,這是一個怎樣的不眠之夜?
你走了,
如流星般劃過天空,
來不及說那最後的
一句話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