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的理由是當時年僅十二歲的蘇銳也能理解的。因為她的演奏風格極端奇妙,非常脫離常規。
小提琴手基本都是站著的,音樂從抵在下顎的樂器發出,通過鎖骨傳向站定的雙腳,進而從全身散發。而她卻從第一音就不停地舞動著她的雙腳,全身都在配合著音樂的節奏。
與其它一邊皺眉頭咬嘴唇忍受大舞台壓力一邊演奏的演奏者不同,唯獨那個少女沒有流露出丁點怯懦。她看上去那麼天真,嘴裏甚至還哼起了調子。
作為在音樂賽事上出場的演奏者,這種演奏方式也許並不算非常特別,但她是否是一直用這種演奏方式通過預賽的就讓人生疑了。不過毋庸置疑的是,少女的演奏的確是鮮活的,排列在樂譜上的音符仿佛被她生動地呼喚到了現實世界,令人不禁錯感——那才是音樂家約翰內斯·勃拉姆斯所真正向往的音樂。
演奏在聽眾們的困惑中進入了終曲。安靜而舒緩的獨奏、低音弦撥奏......接著,休止符瞬間插入。
在腦海中展開曲譜的饗介也仿佛看到了那個黑色的休止符,隨後便是一瞬間直讓人感覺異樣的寂靜,八分休符恍若永恒。
這時,蘇銳感覺少女似乎看向了這邊。她的雙眸與年齡不符,如幼兒般清澈。也可能隻是頭上燈光照射和演奏的魅力感染而讓人產生的無聊幻覺吧。
霎那間,少女的站姿鬆弛下來,緊繃的瞬間歎出了一口氣。
小提琴吼叫起來——此外別無他詞形容了。反射著燈光的小提琴似乎擁有了自己的意識,將最後一音撞向了舞台頂部的反音板。
會場歸於寂靜。少女猛然躬身低頭,音樂廳在刹那間沸騰了,滿場的起身喝彩聲如同從地底噴湧而出。
沐楓——那個在音樂界一夜成名的少女小提琴手的名字。不過最後她卻屈居了第二名。這也是理所當然,比賽對不尊重規則的人是嚴苛無情的,甚至可以聽得到其中“這才不是正統音樂”的諷刺。但是那個晚上,最能震撼會場聽眾的無疑是沐楓的勃拉姆斯。那異常的滿堂喝彩無情地證明了這一點。
回去的時候,蘇銳父親問他哪個演奏最精彩。說白了,來聽這次音樂賽事也是學習的一環。蘇銳猶豫一下後就說出了那個獲得第一名的名字。因為他也知道,那才是標準答案。
但是蘇銳明白,他第一次從一直以來都覺得一群固執的演奏家身上看到了某種可能。那是少年特有而美好的夢想——在不久的將來,那個少女應該會登上音樂界的頂點吧,她將踏破排斥異己的經典樂界的桎梏,她的演奏中的確存在這種力量。那麼,我想看著她走上巔峰的每一個瞬間。
要從一個正常人的角度來說,蘇銳實在是太幸運了,“少年時代的夢想”和“初戀”這兩個注定隻能完成一個的事情,卻在他的身上發生了,他不僅將自己的勢力的影響力擴到了全國,還把財力也擴大到了全世界,最後還迎娶了那位音樂女皇!
在蘇楓彈奏的過程中,蘇楓沒有想任何事情,這個時候他拋開了這個世界的一切,不管發生什麼他都不會停止演奏,這是一種很奇怪的精神狀態,他全心全意的演奏著第三樂章,他在嚐試明白當初沐楓也就是他的媽媽的那份心境,到底是怎樣的經曆才會讓她可以展現出那樣的音樂,蘇楓沒有一次可以從自己的琴聲中感受到當初的沐楓的音樂感覺,這首歌是越到後麵,節奏越快的,而沐楓則是把這首曲子變得舒緩起來,但蘇楓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