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給鄭淵潔當老板(1 / 1)

人生

作者:李華

十八歲“威脅論”

10歲那年,鄭亞旗被老爸鄭淵潔帶回家上“自家的私塾”。鄭淵潔特許兒子直呼自己的名字,但又撂下一句話:“哥(鄭淵潔對兒子的昵稱),十八歲之前我養你,你要啥有啥;十八歲之後,你要啥沒啥,還要養我。”

那時,鄭亞旗被電腦吸引。摸索幾年後,他開始為IT媒體寫遊戲攻略和硬件分析,後來興趣越來越濃,幹脆和幾個網友聯合起來替人搞網站建設。15歲那年,鄭亞旗接到了第一筆單子,由此賺得人生第一桶金四萬元。

18歲生日這天,父親送了一輛奧迪A6給他後,將鄭亞旗“掃地出門”了。

當鄭亞旗拿著“北京戶口+小學文憑”求職時,那種“驚人效果”還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招聘單位不是拿火星人的眼神仰視他,就是很直接地說:“哥們兒,我們從未聘用小學文憑的求職者,請另謀高就。”

一個月一無所獲,鄭淵潔卻“落井下石”:“快月底了,你房租水電氣費用可要準備好,晚了可要加收利息。”

鄭亞旗一咬牙接了一份到超市搬雞蛋的活兒。搬一箱掙五毛錢,趕在月底前交上了房租水電費。他的守信行為引來“貴人”鄭淵潔麵授機宜:“你不是沒文憑嗎?這樣,你去應聘,人家工資要求3000元你要1500元,人家要1500元你免費試用,先打進去再說。”

鄭亞旗如法炮製。三個月後,靠一份免費製作的網頁,順利打進一家報社的網絡部,成為一名IT技工。一年後,升為主任。

攛掇“死腦筋”老爸

站穩腳跟後,鄭亞旗覺得鄭淵潔埋身書齋太過浪費,還不如加大宣傳,做大童話王國。

他給老爸策劃了一個電視欄目叫《鄭式胡說》。錄了幾期後,鄭淵潔撂挑子不幹了:“你老說我這兒不行那兒不行,讓我重複又重複,你這活兒我不接了。”鄭亞旗非常生氣。

2004年,一個三十多歲的讀者對鄭淵潔說:“我看著您的書長大,假如將來我能給兒子買《皮皮魯和魯西西》的畫冊,兩代人一起欣賞同一個童話該多好。”鄭淵潔激動了,回家後給兒子發短信:“我想通了,你的漫畫主意不錯。”兒子卻杠上了,為防止老爸臨陣脫逃,堅持要簽合同:“如果你違約,該賠償我多少就要賠償多少。”

就這樣,《皮皮魯畫冊》誕生了。不過,父子倆卻換了位。鄭亞旗拿過鄭淵潔的六十多份稿件,扒拉扒拉,斃掉了一批,又扒拉扒拉,打回一批:“你看看,你的文字根本沒有一點畫麵感,你讓別人怎麼畫?”

鄭淵潔寫了二十多年童話,很少有編輯斃他的稿子,終於發了文人的臭脾氣:“再斃,再斃我不給你寫了!”鄭亞旗卻淡定地拎出存底的合同:“有合同在,你敢嗎?”

老子比兒子會寫童話,但兒子比老子會經營。經過鄭亞旗的策劃,《皮皮魯總動員》的銷量飆升到二千餘萬冊。拿著高額版稅,看著老中青三代作者發來的讚歎,鄭淵潔徹底服了。

為愛好“燒錢”值得

“80後”的鄭亞旗有許多時尚愛好,且樂於為之“燒錢”。2008年,鄭亞旗創辦了攝影工作室,多次到非洲、太平洋、印度洋等地拍攝各種生物。這些“公子哥行為”讓鄭淵潔頗為疑惑:“你這錢花得值不值?”

鄭亞旗拿出他的攝影集:“我隻是想保留下美的瞬間,讓沒有條件看到的人知道,動物跟人一樣,有生存和反抗的權利。”鄭亞旗的“大愛”感動了鄭淵潔:“我再也不吃魚翅了。鯊魚不吃我的孩子,我也不吃鯊魚的孩子。”

汶川地震後,鄭亞旗給鄭淵潔打電話:“好多孩子在地震中遇難了,你是給孩子寫作的,你得捐錢。”一句話,鄭淵潔便捐了30萬元。玉樹地震後,他又撥通了鄭淵潔的電話:“這回你得捐個整數,100萬元。”鄭淵潔為難了:“我現在沒那麼多現錢啊?”“那我借你一點。”鄭亞旗不僅借給了鄭淵潔“一點”,連帶自己當年的收入也“點”了一部分進去。不過,從來嚴守AA製的鄭亞旗事後卻沒有要求鄭淵潔還債。2010年5月,鄭亞旗創辦皮皮魯科技公司,資金比較緊張,鄭淵潔主動還錢給他,可鄭亞旗大手一揮:“算了,這錢我不要了。”

鄭淵潔一腔感慨:“這小子,以前哪怕吃他一個漢堡,都會反複叮囑我還賬給他。這次獻愛心,他幫我墊付的錢卻隻字不提。”

“為愛好燒錢,燒再多也值得。”鄭亞旗這種消費觀,讓鄭淵潔突然醒悟了。他公開宣布,2015年《童話大王》和出版社的合同到期後將不再續簽,而改為“10團隊”續寫。

“我的後半生可能主要做兩件事,一個是實施‘皮皮魯中文總動員’計劃,用10年時間到全國各地千所學校免費講學;另一個是辦一所全日製學校,用國家的教材以另一種方式教,探索一套教育改革的模式,讓孩子們喜歡上學。”鄭淵潔說。

摘自《名人傳記·財富人物》